60多年来,抗日烈士纪念塔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屹立,它已经成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它象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强,光复河山的伟大决心,证明了中国人民永不可辱。“抗日烈士纪念塔”这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八路军老战士、著名军旅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用苘把子蘸墨直书其上的,可谓一字值千斤。
武老先生曾将这笔迹拓下过,1983年武中奇在北京举办的书展中就有这份拓片,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在1942年7月7日纪念塔的落成典礼上,罗荣桓、陈光、肖华、黎玉、谷牧、陈士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塔下合影留念,这张合影照片现陈列在第二坡段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每年各地群众前来瞻仰先烈、凭吊忠魂时,总会在此合影,以作纪念。
抗日山烈士陵园主题景区的每一个坡段,建筑风格迥异,特色非常鲜明。陵园的第一坡段主要是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占地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可一次容纳1万多游人,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气势恢弘,景色秀丽,蔚为壮观,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抗日山风景区占地2000多亩,有大小景点20余处,主体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依山而建,分为八个坡段,363级台阶,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碑廊、国防园、盆景园、集会广场、马鞍石、景观亭、神龟泉等景点组成。抗日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1年7月,第一座纪念建筑物,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42年7月落成。陵园墓区中有751座烈士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