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新区发展前景

家乡区县: 贵阳市云岩区

金阳新区是西部大开发及贵州超速发展的催化产物   客观讲,贵阳虽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加之人的观念也封闭保守,故区位优势和地域基础的支撑未能很好的吻合,于是,贵阳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现贵阳人口315万,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4.59亿元,按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它在全国排34位。这也就是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贵州差不多是排在最末位置,而省会的排名中贵阳亦在后面。   那么,贵阳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呢?我们说:事实恰好相反。首先是这里有宜人的气候资源,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故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说法;其次是丰富的资源及深厚的工业基础,如贵阳的铝工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磷化工是全国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精密光学仪器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卷烟、磨具磨料、轮胎、钎钢、汽车配件、中成药等是全国重点生产基地,航天、航空、电子是全国三大国防科学工业基地之一,电子工业是全国西部十大电子工业城市之一等,这些都说明贵阳有再发展的雄厚基础;另外,就是贵州主要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较高的学历和个人素质。在来贵州前我就拜读了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同志的《山区脱贫与发展的探索》一书,到筑后,没想到先后采访的郭树清副省长和孙国强市长等也都有很高的学历及敏锐的思维。郭副省长过去著有《整体的渐进》、《1996—1998的经济和政策》等书,博士省长可谓名符其实。所以,总体评价,贵州的发展大有希望,贵阳的发展则首当其冲。   然而,贵阳市区由于地处盆地,再发展受到限制,故另辟新区亦在情理之中。金阳新区建设即为西部大开发及贵州超速发展的催化产物。   金阳新区位于贵阳老城区西北部,距老城区10多公里,它既是未来的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又将建成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等。依规划,1998年—2010年新区建设用地17平方公里,容纳人口18万;2011年—2020年,新区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容纳人口40万人;2020年以后至21世纪中叶,新区规划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可见,总体规划发展思路及前景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金阳新区的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实上,金阳新区规划也是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   一是城市热点地区具有周期转移的规律性。即老城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气渐损,并难以适应新潮流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重心区位自然向外转移。于是,在条件适当的地区,新城区的开发以其勃勃生机自然很快就成为热点地区。北京如此,深圳、唐山等地也均如此。   二是新区建设也就是转移行政中心、搞工业开发区或建大学城这几种模式。如深圳的行政中心由罗湖搬到福田、东营的行政中心由西城搬到东城等,这对新区开发建设的带动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使北京的经济重心自然由南向北转移等,这些成功的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三是新区建设也符合现代城市组团式建设的新潮流,即城市绿地面积越来越大,而不是原来摊大饼的自然无序发展。   规划周期过长、开发面积过大是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因此,理论上讲,贵阳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确实体现了贵阳市领导科学的理性决策思维。然而,仔细分析,金阳新区的规划建设亦有如下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金阳新区的规划周期超过50年,这和我们预测西部大开发的热度持续周期具有较大的距离。如按热点地带一般的周期转移规律,再考虑加速度的变化,则西部大开发热度持续周期约为十年。因此,规划周期过长,其配合西部大开发的落实相对就很难。   二是新区开发的地域面积过大,故投资及人气问题的解决相对就有困难,搞不好,规划遗留的难处理空白点可能就会很多,那样将会影响整个新区的市容,因发展几百年的贵阳老区整个用地还小到40万平方公里,而新区土地开发则规划到100多万平方公里,这显然与城市自然发展规律的趋势不甚相符。   三是新区开发定位可能也有一些问题。即依规划,新区有可能建不少别墅。但据我们的实地考察,这里的山水地貌建别墅区似乎也不甚相宜,具体地说是湖小水低,湖面的形状也无丰满娇媚之态,加之无山高、走向配合,故对富人的引力较甲秀楼区尚不在一个层面上。另外,行政中心位于纵水之端,这也为布局大忌。同时,新区微观定位、布局等也有待深入论证。   综上分析,金阳新区虽给贵阳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久伏神龟抬头,势发以缓为厚重。所以,我们在期待贵阳“出人头地”的同时,更希望它能脚踏实地,“宁静致远”。(
《中华工商时报》 2000年04月30日

 

向娅(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