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苗年

家乡区县: 泸溪县

过苗年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苗族就是蚩尤部落战败由中原南迁演变而成的民族,因此苗族至今仍尊奉蚩尤为始祖。悠久的历史,在现代苗族中留下古朴神秘而又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

苗族人民在千年的迁徒生活中,在这种充满血泪的艰苦生境中,创造了辉煌的苗文化。有大量的反映历史、爱情、生活的古歌,他们的服饰配有大量的刺绣与银饰,苗族的民俗风情活动,记录了苗族群众上千年的文化现象。是苗族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活化石”,它传承着苗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智慧,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体现。

苗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情趣无限,魅力神奇,能让很多人如痴如醉。苗族的节日多姿多彩,很多节日习俗都是苗族人对生活的感知,也是对生活的向往。

节日是苗族风情展现得最精彩淋漓的时刻。苗家素有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而其中春节最为隆重。

杀年猪打糍粑

当时间进入腊月后就开始倾其所有办年货了。几乎每户都喂有肥猪(称“年猪”),作为过节的肉食准备,冬腊月下旬宰杀。糍粑既是苗族人必备的年货,也是祭祀祖先的主要供品。因此,即使是困难时期比较困难的人家都必须多少捣上一点。

守苗年夜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晚上,年饭在开席前,摆好菜和碗筷,在堂屋点香烧纸,所有的人都到屋外回避,由长者首先敬请祖宗先“吃”,长者一边口念祭词和招引列祖列宗的名字,一边倒酒意思是请诸位祖人回来过年,一同享用。此刻燃放鞭炮。10分钟左右之后,全家人入席,开席的第一个程序是最小的下辈向最年长的老人敬酒,祝老人长寿,随后由小到大轮流敬酒,受敬者用传统最好的语言对敬酒者以表达良好的祝愿。

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

正月初一祀祖拜年

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大人孩子们都相互问好拜年。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已出嫁的女儿春节必须回娘家拜贺,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女儿到家后的第一餐饭将享受得到妈妈或嫂子在过年的晚上给她们预留的年饭(一般是留鸡腿子、大扣肉和鱼块等传统的好菜)。

正月初三祀祖坟

正月初三这天,是苗族辞祖和拜谒祖先坟墓的重要日子。每家每户携酒、肉、饭和糍粑到各位祖先的墓前,先将坟墓四周清扫干净,于墓前燃三炷香,焚化钱纸,将祭品供到墓前,然后跪在墓前磕三个头,并燃放鞭炮。这个活动又称“拜坟”,意在给祖先“拜年”。

初三之后齐欢喜

从初三这天开始许许多多的集体苗族活动也开始展开了,有百狮会、苗家接龙、吃排家饭、上刀梯等等。

苗族的春节气氛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苗族的春节观念中,春节和十五是联系在一起的。苗族称正月初一为“大年”,而称十五为“小年”,对十五仍十分看重。一般女儿都回娘家过十五,与家人团聚。

Lovely-T01(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