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的开拓精神。这里的人民勤劳置业,伺农善耕,养鱼捕虾,种稻植棉,纺纱织布。无论干哪业哪行,都要爱个好、争个先、做个赢,敢为人先走在前列,做出绝活做出精品。所以这里种植的晒烟获得了1895年的巴拿马金奖,这里的“黄丝(蚕茧)”行销英法,这里的白麻出口东亚,这里的植棉经验70年代全国召开现场会,这里水库淡水养鱼全国召开现场会,朝鲜、日本等多个国家来参观学习,这里种田无土育秧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卢泽旺,这里从事纺织和建筑走出了两个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华旭东、程礼才.。
这里的5000个窑炉工遍布20多个省,这里的“建筑鄂军”享誉全国。 兼收并蓄的宽融精神。地处交通要冲、商业重地、人文交织,当地人心肠热、好阁伙,吸引外地人,容纳外来文化,大气大度不排外、质朴热情不欺生。1889年意大利传教士来此传教,1903年当地商户联合成立团风商会,1905年这里就有外国人往来,光绪31年湖广总督在此设立厘金捐局,1915年就有外国人在这里经营,美国英国在此设立煤油站,这里的人随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团风是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汇合的地方,相处相安,老百姓各敬各神。不是过分的欺压、官逼民反,老百姓安然处之、乐而居之。
和谐诚信的道德精神。自古团风重乡邻重互济重伦理重名声重义气,“陈日新商号”、“福顺昌商号”以诚信名振鄂东。而今,团风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乐善好施、回报社会声名远扬,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修桥筑路,成为了一种新风尚,出现了“正本路”、“王正本奖学金”、“山河扶贫助困教育基金”、“徐才礼通村公路奖励基金”“王厚春合作医疗补助金”。汶川大地震后,全县人民心系灾区、踊跃捐赈,仅政协委员捐款达247万元。团风人心地善良,即使在盛产谎言的年月,也从不生长怨言和遗恨。一家有困个个帮、一方有难个个援。上湾的小伙做了下湾的女婿,前村的姑娘成了后垸的媳妇,和谐相处、和睦相处之四世同堂比比皆是。老百姓怕道穷怕失礼,极重脸更讲脸。最恨的两件事,挖窟窿做强盗和欺占女人,最毒蝎的是挖祖坟。如有此事,个个吐痰,人人咒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