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名吃,盛行于何朝何代,无从考究。但这大葱作为调味品的历史却已悠久,早在两千多处前,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即有关葱的解释。
在山东各地,只要有人烟的地方,无论是山岭薄地、田间地头,还是沟沿渠边、塑料大棚,到处都有大葱种植。尤其那些头年种下的芽葱,经过一冬的营养和能量蓄备,来年开春便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地钻出郁郁葱葱的嫩芽儿,于春风里擎起一把把绿色的利剑。而这时的葱芽不仅营养最丰富,而且味道最鲜美,拔回家洗净蘸上大酱用刚烙好的煎饼卷着吃,那种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简直好极了。
煎饼也是一种富于变化的食品。原料除了地瓜干和玉米,还可加上其他花样,比如添些大豆,味道就会香很多。小麦做的煎饼非常有筋道,最好的当然还是小米煎饼,但小米不可多得,自然吃得也就不多。最难吃的是高粱煎饼,吃起来很涩且很柴。 就是同样的配料,也可以变化出花样。比如在夏天磨好了的煎饼糊,放上一天就会自动变酸,摊出来的煎饼酸酸的味道很特别。有些人在摊煎饼时故意留下一些煎饼糊,第二天再摊,就是为了吃这种酸煎饼。实际上,我最喜欢吃柿子煎饼。山东出柿子,等到放地熟透了,柿子会变软。在煎饼摊好还没煎熟之前,将去皮的柿子放上去,用刮子在煎饼上刮均匀。熟了以后,煎饼红红的,味道甜甜的非常好吃。即有粗粮的纤维又有水果的维生素,营养自然丰富。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了。
煎饼的做法不止一种。有的地方不用摊,而是将地瓜干粉或玉米面粉加水和成一大块面团,用手拿了在鏊子上滚上一层。这种煎饼省了磨糊这趟工序,摊出的煎饼也蓬松很多,但其厚度不好控制,往往过厚,味道也远比用煎饼糊摊出的好吃。
煎饼吃起来不像馒头面条米饭之类的食品那样省力,没有吃习惯的人吃上一个会累得腮帮子疼。记得1973(1974)年那会儿,重拍电影《南征北战》,我们那里驻了放烟火的部队。他们馋煎饼,就弄了些粮食请地方上帮着做。等到一顿饭下来,个个捂着腮说酸痛,可能是因为好吃而吃的太多了,嚼累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