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生。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湖南临澧 人。生于1904年10月12日,卒于1986年3月4日。
幼年丧父。从小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小学时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及《小说月报》等 。五四运动爆发时 ,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积极参加当地的进步活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接触到新文学读物 ,因抗议校方解雇进步教师 ,转入岳云中学。
1922年初到上海,入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由瞿介绍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 请保留此标记)
1924年春到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课。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在这期间,在与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触到社会革命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
1927年12月,发表第一篇小说《梦珂》 。翌年2月,又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连续发表《暑假中》等十几篇小说。
从1927 年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入《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富有时代色彩,又写得大胆细腻、形象生动,获得读者的强烈共鸣。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与《梦珂》相比,《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女性意识更为鲜明和强烈。这本小说的发表,可以说是震惊文坛。而丁玲后来的一生,也与《莎菲女士的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一句话来概括,《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是青春期少女对性和爱的幻想。它以主人公日记的形式,记叙了莎菲女士的一段生活和苦闷情绪。《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一个女性的性心理,因此显得相当大胆。在某种意义上, 莎菲可以说是丁玲的自画像。莎菲的心理、个性以及行为方式,都与丁玲十分相似。丁玲后来还写了《莎菲日记第二部》,其主要目的是告别莎菲,描写莎菲的转变。让这位著名的主人公与过去告别,与过去“所有的梦幻、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感伤、所有的爱情的享受”告别。从而在新生活中“审判我自己,克服我自己,改进我自己。
1927年冬天,丁玲结识了冯雪峰,并且立即爱上了冯雪峰。最后冯雪峰离开,丁玲和胡也频和好。丁玲1928年又到上海,和胡也频、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文学杂志。1930年发表中篇《韦护》。写的是瞿秋白和王剑虹的恋爱故事。 在《韦护》中,丁玲让革命战胜了恋爱。1931年,胡也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枪杀。丁玲正式加入左联,并且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丁玲还申请加入了共产党。 丁玲在冯雪峰的引导下,写出了《水》、《奔》、《田家冲》等小说。尤其是《水》,曾被视为“新的小说的诞生”。《水》写的是水灾逼迫下农民的起义。从艺术来说,小说是不成功的。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政府软禁。
1936年,辗转到延安。
1941年,丁玲发表了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写贞贞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她与村里一个叫夏大宝的青年自由恋爱,决不服从家庭的包办婚姻。为此她进了修道院。但正遭日本人扫荡,做了慰安妇,也因此成了我方的情报员。她受尽折磨,后被我方解救出来。当她回乡探亲时,受到乡亲的蔑视和冷眼。在乡亲眼里,贞贞是一个不知廉耻的破鞋。
1941年,丁玲还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小说写一个由国统区来投奔革命的知识青年陆萍在延安的经历。陆萍毕业于上海产科医院,像一切热血青年一样,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一所医院工作。(文章转载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 请保留此标记)医院管理混乱、不少医护人员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不懂护理知识。医院对病人也敷衍塞责,轻率地就给病人截肢。病房的卫生没人打扫,病人的苦痛没人过问。人们感兴趣的,倒是捕风捉影地制造谣言,传播绯闻。陆萍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向领导呼吁,却被领导认为她是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工农出身的领导和同事,结果遭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被扣上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帽子。最后陆萍身心俱疲地离开这所医院。
从这两篇小说,我们还可以看出,丁玲把矛头指向了解放区,对解放区的一些落后现象提出了批评,被认为是“暴露黑暗”。
1942年初,毛泽东发起整风运动,1942年3月间,在《解放日报》《文艺》栏陆续发表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文章,在延安文坛掀起了一个针对延安的落后面与阴暗面的“杂文运动”。
在杂文运动中,丁玲的《三八节有感》,针对延安存在的隐性歧视女性现象,提出了直率的批评。杂文运动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毛泽东。
丁玲本来是主要批判对象。毛泽东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后来,丁玲也借着批判王实味洗脱了自己。
整风之后,丁玲写了歌颂合作社工作模范人物的小说《田保霖》。得到毛泽东的表扬。后来又创作了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这篇小说的出版颇有波折。丁玲首先将稿子送给周扬审查,周扬看了稿子后,认为小说有原则问题而不同意出版。后来丁玲又将稿子送给胡乔木看,胡乔木很欣赏。萧三看了这本小说,也说好。于是,这本小说才得以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1年得到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丁玲与周扬的矛盾加深。
丁玲在50年代创办了“中央文学研究所”。1955年周扬把丁玲和陈企霞一起打成“反党集团”。 1958年丁玲被开除党籍,下放北大荒。1970年又被关进秦城监狱,1975年又被遣送到山西省长治市老顶山镇漳头村改造,1979年才复出。丁玲晚年,《杜晚香》是她最好的作品。丁玲晚年创办并主编文学杂志《中国》,发表了遇罗锦、北岛、残雪等人的作品。1986年被勒令停刊。
1986年3月4日去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