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泉州突出惠民利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培训劳动者25.6万人次。参加职工“五险”人数增加43万人次,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9.5%和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新增乡镇敬老院16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50个、农村老年体育活动中心22个,泉州老年公寓、江南老年颐乐园顺利推进,成立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低保金2.75亿元。建成泉州市福乐家园和2所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全市慈善组织累计筹集善款33.7亿元,投入慈善救助活动20.7亿元;侨捐公益事业超过5亿元。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教育事业优先发展。4个区(市)完成“教育强县”创建或通过省级预评,7个区(市)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90所、公办幼儿园70所。配备国标校车130部,完成校安工程重建任务。晋江获批异地高考试点。安溪茶学院正式招生。建成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20个。医改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医院床位2109张。石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485家村卫生所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百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文化蓬勃发展。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215亿元。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十百千基础工程”基本完成。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非遗”优秀实践名册,泉州木偶剧院开工建设。“侨批档案”入选“亚太地区记忆遗产”,“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遗”预备名单。梨园戏剧团、南音乐团摘获国家文艺类最高奖。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分别新增3位和40位。发行德化陶瓷特种邮票。完成14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组建泉州广播电视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举办泉州市第31届戏剧会演、“闹元宵·闽南文化周”、美国“泉州电视周”、土耳其“泉州文化周”,以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等海峡论坛泉州系列活动。不断加强体育工作,拓展南少林武术国际交流,推动五祖拳进校园;我市运动员在伦敦残奥会上取得“两金一铜”好成绩。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居全国提名资格城市前列。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超额完成。新开工4万套,完成投资90.23亿元;基本建成2.89万套,新增配租配售1.61万套。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36亿元、发放贷款27亿元。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复核。生态市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社会管理持续创新。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成为全国农民工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首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推进综合警务改革创新,“保平安创满意促和谐”行动成效明显。加强领导干部接访群众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解防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执法检查常态化建设,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集中整治大会战,安全生产事故4项指数全面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全市人口出生率13.45%。,政策符合率93.36%,保持低生育水平。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其他工作有效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支前、审计、统计、方志、档案、气象、防震减灾、离退休干部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