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话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来到中原后与夏族语言(一种原始汉语方言)和诸多原始汉语方言融合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华夏语。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进而发展成为扬雄《方言》提及的 “通语、凡语”。北宋时期河南话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话几乎完全一样。通过几千年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近代的河南话。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话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话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河南话与中国其他北方方言有着很大的共同点,所以基本上,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听懂河南话。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河南人坐火车,因座位很不舒服,就想和对面的旅客换换位置,于是用标准的“河南普通话”说:“同志,咱俩换换qiāng吧!”对面恰好坐了个解放军战士,听了他的话心里嘀咕起来:“换换枪?他怎么知道我身上带着枪呢?他的枪又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河南人口中的qiāng,其实是方位、位置的意思,并非解放军战士所理解的枪。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方言,许昌人说的许昌话,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为大家分享点我们的许昌话!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木牛——没有的意思,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可张——慌张的意思,
不老盖儿——膝盖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儿——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木任啥儿——没有的意思,
出儿出儿——蟋蟀,古鲁——下滑的意思,
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
个寥——古怪,气蛋——烦人,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
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芫荽(yan sui)——香菜
老末——最后的意思, 墩儿——板凳,住贵——贵重
老鳖一——吝啬,长虫——蛇 ,楚喘——蚯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