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党中央毛泽东率领改编为“陕甘支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甘肃境内,于17日突破天险腊子口,然后穿越岷县、漳县,在武山鸳鸯镇突破国民党第一一三师、第一一四师、第一一八师设防的渭水封锁线,于26日经陇西县东四十里铺,到达通渭县榜罗镇。榜罗镇是通渭县的四大镇之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在榜罗小学内详细阅读了许多报纸杂志,进一步了解了当时全国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况。9月27日,召开了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五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最高领导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1] 1935年9月27日晚,毛泽东在原榜罗小学校长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镇会议”。会议按照毛泽东在哈达铺提出的到陕去的行动计划,在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研究红军落脚点问题之后,正式决定并宣布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到邻近苏联边界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到陕北去会合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榜罗镇会议彻底结束了红军长征长期没有落脚点而四处转战的局面,从而为红军长征胜利完成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找到了理想的落脚点。榜罗镇会议是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继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二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因而彪炳史册,功垂千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