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有盛名的盱眙龙虾其实是金湖的龙虾,只是盱眙人抢了先。金湖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以东紧靠古老而富生机的京杭大运河,境内水域宽广、河湖相连,东南有高邮湖,东部有宝应湖,东北有白马湖,全国知名的淮河入江水道贯穿腹地。水乡金湖土地肥美,资源丰富,仅滩涂就有40多万亩,境内地长稻麦豆谷、树结桃梨果枣、水生菱藕芡实,晶莹剔透的淡水虾、个大味美的长绒蟹、盖大肉嫩的金湖鳖、体态丰圆的无鳞鳗……满湖丰饶,尽显水乡物美。
金湖一县坐拥三湖,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拥有水面420平方公里,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境内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素有“鱼米之乡”、“淮上明珠”之美誉,实在是占尽地利的优势,小龙虾在金湖境内生长、繁育、壮大,当地大多数农民都是用湖水养龙虾的。而湖水养出的龙虾也和普通水塘里养出来的龙虾有很大的区别,龙虾的品质很高,成为金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说,江苏小龙虾的“原产地”就在金湖,由于当地水域宽广、水质优良,产出的小龙虾个大体肥、肉嫩味鲜,金湖已成为国内小龙虾的核心产区,在苏北已有“盱眙龙虾金湖产”之说。金湖小龙虾每年5-9月份是旺季。特别是在每年的荷花节&美食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金湖品尝小龙虾,金湖的小龙虾个头都很大,色泽鲜艳,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高于其它虾类。
金湖特色小龙虾,现在人们提起吃龙虾,都知道去山城盱眙。真正会吃的外地人(南京、上海、北京等游客),是不去盱眙的。因为盱眙没有水网,四面山,不产龙虾(虽然也有人工挖个小沟,家养的龙虾,但口味没有在金湖的天然湖里出产的龙虾干净、肉质嫩)龙虾从金湖等地运过去,经过长途跋涉,龙虾自身体内内耗很大,水分流失较多,肉质老、不新鲜,不象金湖本地,龙虾从湖里出水,现捞现做。殊不知,最早吃龙虾,正宗烧制龙虾的“原产地”当属金湖县闵桥镇楼庄村。他们就像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吃龙虾,会吃龙虾,更会烧龙虾。只不过他们缺少商机意识,没有抢滩“注册”而已,结果鸠占鹊巢,让他人独领风骚,大发了龙虾之财。
这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自有一番来龙去脉。那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金湖家乡人突然发现沟渠河塘里,多了一种体形大,外壳硬,外表红色,见人竖着大钳,张牙舞爪的大虾,人们开始称它为“大红虾”,又说它是“海虾”。这种虾繁殖力极强,破坏性很大,很快形成灾害。坚利的钳子会打洞,会挟断农作物,田埂被钻通漏水,秧苗被挟断枯死。当时传说很多,有人说是飞机投放蟹苗时,放错了苗,把“海虾”苗放迸了湖里。有人说,这是外国某些人搞的鬼,专门放了“海虾”苗来搞破坏的。这时有人提出个问题,这种“海虾”能不能吃?大都数人不敢动手动口,只能把田里“海虾”抓来踩死,也有胆大不怕死的主儿,悄悄地把“海虾”洗净,放在锅里烧煮,配上辣椒、生姜、葱蒜和盐、酱油等佐料,烧好后香味扑鼻。几个不怕死的,围着一张桌子,端上满满一脸盆烧好的海虾就吃。筷子不好夹,就用手抓,虾壳子硬,就用手剥开,里面的虾肉雪白干净,放在嘴里一偿,还蛮有味的哩!每人还吃了几两小酒,有滋有味,直吃得满嘴儿流油,汗珠儿直滴。可美中不足的是,就是有点泥腥味儿,后来,他们越吃越精,说是海虾肚子里有根肠子,只要抽出来,就没有怪味了。他们一试,果然不假,那海虾那味道更加纯了,鲜美了,吃的人也多了起来。后来人们又把“海虾”更名为“龙虾”,从此名声大振。烧制“龙虾”的人家也多了,并有人在村口开了几家小饭店,专门烧制“龙虾”,生意特别的好,烧制方法也各有创新。
金湖龙虾更地道!吃龙虾,到金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