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坝上看油菜花开得正艳

家乡区县: 安徽省歙县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南一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这条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窄窄的青石板路通往河边,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坝。

     

      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 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站在石坝上,举目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阳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紫阳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

     

      现如今,渔梁坝还延续着旧时的风景,坝上洗衣的棒槌声,女人的交谈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耕牛的哞哞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生活交响曲。 

吐泡泡的鱼(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