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砖塘镇通往长滩桥村的路上,感觉这条长约六公里的公路,承载了邹高奎太多的辛劳与汗水。 今年64岁的邹高奎,是砖塘镇医院的医生,为了照顾居住在长滩桥村87岁高龄的母亲,他时常奔走于小镇与乡村之间。在这条道上,他步行过,也踩过单车,骑过马,驾驶过摩托。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还在邹高奎1周岁的时侯,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那时,他的母亲才23岁。从大家庭出来的母亲失去了生活的脊梁,独自一人挑起了侍候公公、哺养独子的生活重担。邹高奎4岁那年,他的爷爷也过世了,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当时,许多人劝母亲改嫁,但是,倔强的母亲怕儿子到另一个家庭受到虐待,毅然放弃了再嫁的念头。邹高奎还深深记得,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一边织布,一边流泪;多少个日日夜夜,是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拉扯大,并坚持送自己上学。也就从那时候起,他便深感母爱的伟大,也让邹高奎从小就树立了回报母亲、孝顺母亲的决心。
也许有人问,邹高奎的母亲非要他来照顾,爱人不能去照顾吗?不能搬到一起住吗?是的,凭现在邹高奎的家庭状况,完全可以把母亲接到镇医院住。邹高奎想过,也对母亲说过,甚至动员亲人劝过母亲搬到医院来和自己一起住,省得自己走,对母亲也好照应。但母亲一直坚持,她在这个地方生活了60多年,已有深厚的感情,不想离开,也不愿离开。她说:“高奎,你不要这样每天走来走去,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如果要我搬家,我情愿早死”。邹高奎见母亲心意已决,想到“老者安之,顺者为孝”,便不再多说。虽然母亲不要儿子赶回来,可母亲有先天性哮喘支气管炎,爱人又不是医生,平时照顾生活可以,万一发病了就措手不及,为了母亲,他只有在家庭与医院之间来回奔走。
去年冬天,母亲不小心在楼梯口摔了一跤,把右脚和双手都摔断了。正在上班的邹高奎闻讯后,立即赶回家中,想把母亲接去住院,但母亲坚决不肯。于是,邹高奎就在医院把母亲的手和脚接好后,便请假在家一心一意照顾母亲:母亲吃饭不成,就一口一口的喂;母亲要出去透气,就背着上下楼梯;母亲上厕所不方便,邹高奎为此找木匠特制了一条凳子……看到儿子如此辛苦,母亲不忍拖累儿子,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又发生这样的不幸,不如早点死去,省得成为家里的负累。就拒绝吃药,一心寻死。邹高奎急得流出了眼泪:“妈,你为我吃了那么多苦,现在我为你吃这点苦算什么呢?只要您活着、长寿,不管行动便不便,我都愿意陪着您。”在儿子的几番劝说下,母亲最终回心转意,继续接受治疗。可邹高奎还是不放心,白天让妻子守在母亲身边,晚上自己在母亲床边特意搭个铺,守住母亲,以防万一。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两个月后,母亲又恢复了健康。
邹高奎的孝心感动了母亲,也影响着孩子。现在的邹家,老老少少,四世同堂,快乐而幸福地生活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