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1年,北宋时期,江西临川的一户王姓农民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王安石。幼时的王安石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深得父母的疼爱,看他是块好料,决心要从小培养。让他念私塾,希望他将来能功成名就。
在私塾的期间,私塾先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不放学,要学生带饭来吃,夏天就吃冷的,冬天就由师母蒸热。王安石的父亲是种菜的能手,家中的芥菜长得又肥又壮。母亲使用来腌制菜梗。王安石每天中午带来的菜便是香味扑鼻的菜梗。看见王安石吃得津津有味,那些富家子弟虽吃的是大鱼大肉,总没有王安石吃得快吃得香,常常有同学被菜梗馋出了口水。便要讨王安石的菜梗吃。
邻村的张员外有个儿子,长得滚圆肥胖。和王安石是同窗。每天带的菜不是鸡鸭,就是鱼肉。可他每次吃饭就象吃药一样吃不下,慢吞吞地嚼。更令私塾先生操心的是,他每次去大便,总是半天不归。有一次先生叫王安石去监视他,看看是不是躲在外面玩。王安石回来报告说,他果真是便秘。
私塾先生捻着胡须想了好半天,想出个好主意。这天中饭时,他叫来王安石和张胖子,说:"以后你们两人把各自的菜换着吃。"先生的话不敢不听,两人也乐意对换着吃。王安石家贫,平日很少有荦菜上桌。每天中午有一餐美昧调剂一下,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多月以后,他那瘦弱的身体竟结实了许多,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那张胖子平日吃多了精食,中午换换口味,增加了许多粗纤维,居然治好便秘.同时还减了肥!
有一天,张员外携带不少礼物来到私塾先生家,亲自上门来谢先生,说治好了他儿子的病。先生听了哈哈大笑道:"要谢就谢王安石吧,是他每天带来的菜梗治好了你儿子的便秘的。"张员外又向王安石致谢。王安石说:"不要谢我,是我母亲腌制的菜梗,要谢就谢我母亲吧。"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王安石母亲腌制的菜梗出了名。不少人慕名而来,有钱的拿银子要买菜梗,没钱的拿东西来换。王母十分厚道,来者不拒。还教会了许多农妇腌制菜梗。渐渐地临川菜梗成了家家户户都能腌制的一项绝活。后来,王安石成就了功名。在京城里做了宰相,身居高位,而喜欢吃临川菜梗的习惯总忘不了,即便面对山珍海味,仍要放上一碟临川莱梗调调口味,所以家乡有人进京,必捎点菜梗给王安石。
有一年王安石回临川探亲,返京时带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坛子。次日早朝皇帝宋神宗问他:"王爱卿此次回乡,有何收获?"
"有,有!带了臣家乡的特产,临川菜梗。"王安石连忙应道。"临川菜梗?"宋神宗从未见过,更没吃过,连声"哦?哦……"引起了兴趣。
散朝后,王安石立即送了两坛菜梗入宫,给神宗品尝。神宗当即命令太监开坛,夹了一根放入口中嚼起来,只觉得辣中有咸,咸中带甜,点点头说:"好,不错!"众嫔妃都听说王安石送来临川特产,争着来品尝。吃了觉得余味无穷,就不断向王安石讨要,把临川菜梗当作零食来吃。
王安石幼时的同窗张胖子,虽年长几岁,功课却不是很好,考了许久才考取秀才,靠王安石举荐。才在县衙当了个八品官。受王安石影响,他也喜欢吃菜梗,而且每年向王安石送菜梗进京便是他的义务。就这样,临川菜梗当时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临川菜梗不仅是"才子之乡"的特产,
也是江西的特产,出了国门还可算是中国的特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