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全新的城市建设观念,开发城市资源
新区建设之初,我们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推进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的良性发展机制,把搞好城市形象建设、改善城市生产、居住环境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平。同时,根据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把新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豫北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绿化档次,严格城市管理,突出“绿、亮、净、美”,形成了新的城市特色。
(二)高起点进行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鹤壁新区是经济开发区,又是鹤壁市的新市区,这一双重性决定了必须制定具有现代化和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我们聘请知名专家和权威机构进行指导,做到了“五坚持”,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坚持规划的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坚持既为当前发展提供保障,又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造高品位的城市品牌。加强规划的监督实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道路、供排水管线、住宅小区、公共绿地、休闲娱乐场所、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相配套,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同时,编制了各种专项规划、重点街道、地段的详细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实现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城市建设格局,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水平进行建设,突出城市特色
在新区建设中,我们不求规模大,但求成精品,不求建筑有多高,但求有特色,对每项建筑的规划设计都要进行招投标和专家评审。已建成的人民会堂、第二综合楼、长途汽车站、东方国际酒店等成为鹤壁新区的典型性建筑;建成的鹤翔小区、桂鹤小区、电业小区等居住小区,建筑物新颖别致,园林绿化配置得当,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成为市民的居住乐园。
实施绿化工程,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在绿化建设中,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建设和庭院绿化,采取开敞通透的手法,把乔、灌、草、花、藤相结合,以草坪为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导,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体,突出自然景色。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进庭院,使庭院绿化与道路、公共绿地融为一体。修建小游园、街头绿地24处。并投资200多万元在各个居住小区的绿地安置了健身器材,建设了健身路径。新区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景观和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化系统,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实施灯光工程建设,突出新区灯光特色。我们把城市亮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了市区主要道路、广场和沿街建筑的灯光建设力度。按照城市分区不同,建筑性质不同,分层次、有重点、有起伏、有点缀、有过渡地安装多彩光源,逐步形成了城市灯光景观体系。辖区26条城市道路共安装路灯近2000套,景观灯500余套。到了夜晚,整个新区流光溢彩,灯火辉煌,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四)建管并重,强化管理
在新区发展中,我们按照“建管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城市管理。实行了综合执法,以城市监察大队为基础,抽调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人员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提高了执法效果。加大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坚持城市道路、广场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使公共卫生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测率达95%以上。强化了物业管理,成立了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建成一个小区,物业入驻一个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与居民生活的有机结合。为了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市委、市政府把物业管理列入为人民群众承诺的8件实事之一,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区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5%。加强了社区管理,按照国家示范社区的标准,建立了8个社区。投入200余万元,为每个社区规划了办公场地,建设了社区办公用房,使每个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50平方米以上。
(五)广开融资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
我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单靠财政投入,新区不可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几年来,在筹集资金上,广开渠道,走多元化投资的道路。一是盘活土地资产。对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放活二级、三级市场。对道路、供水、排水及学校、医院、娱乐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进行集中开发,统一配套建设,涵养了级差地租,提高了土地价值。二是抓住国家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的机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努力争取各项资金。如我们已经争取到了国外政府贷款和国债资金用于集中供热、供水、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用“以路换地”的办法,加快城市开发。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支柱财源。五是引入现代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