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 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1991年移居英国。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曾旅居海外,现居北京。
虹影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饥饿的女儿》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 《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饥饿的女儿》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8年年度书。 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她的长篇《K》被法院判“淫秽”罪禁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南方周末》评为2002年年度“争议”人物。
2009年出版《好儿女花》,本书是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的后续。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奖。2013年,虹影在采访中透露,其新作《53种离别:一种自我教育》将于同年面世。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虹影划分到海外华文文学界作者现在海外华文写作成就非常好,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形成了完整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批人走向世界以后,他们对海外华文写作的一种冲击,和从两地两域两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当中,再返回大陆,它所提供的文学经验,跟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方面,90年代以后的华文写作,对于中国大陆的写作,是一个贡献。比如,在这十年当中,有三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者,比如严歌苓,加拿大的张翎,比如虹影。女性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他们都提供了非常不同的文学经验,在文学史传承的意义上,在我们了解大陆文学板块和构成方面,这些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陈福民
虹影写的是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大家庭,是底层社会的一个家庭,但家庭关系特殊,兄弟父母之间都很特殊。在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写出了另一方面很复杂的东西,不是没有亲情,而是亲情也包含很多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这与人性的弱点是相关的,不因赞美家庭而掩盖这种危机。刚才白烨说她是现实主义,很真实讲出了家庭关系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虹影在这方面描写显得非常狠,尤其是写自己家的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事情,虹影显得特别真实。没有掩盖真实的人性,深入家族细微的关系中,看到最基本的社会层面显现出人性的冲突。——解玺章
虹影写《饥饿的女儿》开始,就用的是现实主义笔法,而她的现实主义笔法特别凌厉。严酷冷酷的现实,写的特别真实,可是说是心狠手辣的现实主义,这是特点之一。——白桦
从力度上,《饥饿的女儿》更强一些,但是从技巧上,比《饥饿的女儿》更好些,《好儿女花》的剪裁、编排、伏笔,都是不慌不忙展现,这是虹影在写作技巧上最好的一本书。不太适宜匆匆一翻,更适合慢慢阅读。——止庵
我觉得,虹影这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恰恰忽略掉了情与性的反思。虹影的《K》是所有作品中情与性反思到一个高度的作品。不管写母亲还是自己,都没有过多写床上的描写。还有一点,我不同意女性作家要从经验出发,男性作家以经验出发,塑造的女性是不够丰富和丰满的,这就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必要性。但女性主义文学从自身经验出发时很少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经验出发,也应该是超验的。——于闽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