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如清乾隆、嘉靖时著名的经学家焦循,他在《剧说》卷二中引宋元之人刘一表《钱塘遗事》及自己亲身见闻,说全国至少有4座梁祝墓。当代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在《论中国风物传说圈》一文中指出:风物传说流传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历史名人的风物传说与各民族的风俗传说混杂揉合,人、神、仙、佛、儒、道传说互相交织,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传说的基本中心,由此中心向风物圈边缘扩张开来,形成传说特有的走向。笔者查清吴骞《桃溪客语》、清焦循《杂说》、民国冯沅君《祝英台的歌》等典籍,了解了梁祝墓、庙、读书处在全国共有9处。1.河南汝南(梁山伯与祝英台墓、故里、读书处、十八相送旧址,梁山伯故里,祝英台故里,马文才故里),2.浙江宁波(梁山伯墓),3.甘肃清水(祝英台墓),4.安徽舒城(祝英台墓),5.江苏宜兴(祝英台读书处、祝英台墓),6.河北河涧(祝英台墓),7.山东曲阜(祝英台墓),8.山东嘉样(祝英台墓),9.江苏江都(祝英台墓)。很显然,梁、祝风物圈所形成的基本走向是:东南走向: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东北走向:河南、河北、山东嘉祥、山东曲阜;西北走向: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民俗学家钱南扬语:山西、陕西亦有梁祝经过的痕迹可寻)。很显然围绕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应有个风物"中心",那么这个中心到底在哪里呢?
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