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火车站

家乡区县: 保定市北市区

保定火车站主要停靠和出发京广线列车。1899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1日,保定火车站建成通车,当时站名为保定府站。1897年4月,卢沟桥至保定段铁路开工修筑,线路长132.7公里,1899年1月完成铺轨,1月22日保定府站交付使用,2月1日铁路正式通车。1900年义和团曾焚毁保定站,后又由比利时公司修复。当时的车站设有候车室、票房、天桥及装卸货物用的光绪时期保定站

库房、站台等。据说,车站通车运营初期,旅客列车只在白天行驶,天黑后旅客到达车站下车住宿,第二天再坐车继续旅行,一直到1913年才实行昼夜行车。

七七事变后,保定府站改名为清苑县站,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改名为保定站。1948年11月22日凌晨,保定回到了人民手中,经过半年的努力,中断一年零七个月的卢汉铁路平保段于1949年5月3日按计划提前37天修复,21日正式通车。1949年前,保定站仅有设备简陋的货场1个,站场内有装卸线路5条;仓库2个,使用面积850平方米;货场站台1个,使用面积330平方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49年当年,客运发送旅客50.1万人,到达旅客49万人;货运发车2790车,计7.3万吨。

1957年,京广复线工程竣工,1962年,保南、保北段均实现了区间自动闭塞,保定站的运量成倍增长。1975年候车室落地大修,建成面积为1371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另设地下候车室,计530平方米;客运站台2座,6514平方米;雨棚2座,4360平方米。1980年又扩建了行李及售票厅,计1628平方米。在1980年当年实现发送旅客264.7万人,货物发送163.6万吨、到达415.3万吨,日均办理货物列车91列,旅客列车50列[1] 。1988年新建行包仓库2206平方米,总计客运生产房屋4249平方米,同年拆除了站前旧有建筑,建设新广场,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2012年9月29日,保定站旧站房创下了单日发送旅客数量2.61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20日10时许,保定火车站东广场拆迁正式开始,广场老建筑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正在倒塌,逐渐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服役近40年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据悉,2014年1月中旬,东广场建筑将完成总体拆除,开春后开始重建。东广场原址重建后,将成为保津铁路首发站,方便人们出行。

保定站从建成起一直都在高位运行,随着保定市铁路旅客运发展,该站的既有站房规模已不能满足客流增长的需要,2009年,保定市政府与铁道部协商达成一致,共同启动了对火车站的改扩建工作。古城保定具有2300多年历史,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因此,新站设计方案命名为“京畿之门”,造型以“门”为意向,提取定州开元寺塔和中国古典建筑的构成元素,使整个建筑兼具古典气质和时代精神。新火车站是在老站房的基础上实施改造,以既有车站广场中心线作为中轴,在现有站场东、西两侧建设新站房,中间设置高架候车厅,新站站场规模为5台10线(含正线2条),最高聚集人数6000人,预测到2020年、2030年,保定站旅客日发送量分别为4.4万人次和6.2万人次。站房主体为2层,总建筑面积为34493平方米。保定火车站扩建改造预计2014年完工。

新保定火车站改造工程总规模5台10线,总投资7.9亿元,改造后的保定火车站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规模相当于老火车站的6倍。新站房站口由现在的朝东改为朝西,面向保定市主干道朝阳大街。车站客运站房为上下两层结构,将采用高架候车、上进下出的流线模式。一层售票,二层候车,使乘客登车出站更方便有序,效率更高。新站建成后,站内布局由现在的三站六线,扩展为五站十条,可同时停靠八列列车上下乘客,五座站台均将采用美观实用的无站台柱雨棚结构,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按新保定站的规划设计,最高聚集人数为6000人,具备年发送千万旅客能力。

保定火车站扩建改造一期工程(西站房)已经完工,2012年12月29日0:30正式启用。旧站房于2013年1月5日17:00正式停止使用。

保定新站是保定地区铁路主要客运站,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规模在省内仅次于石家庄新火车站和唐山新火车站。保定站以办理京石城际、津保客运专线始发终到客车作业和京广铁路、京石城际通过客车作业为主。

西站房启用后,现有的线路东侧老站房将被拆除,建设新火车站的东站房、东广场。东、西站房之间,将通过横跨铁路线的登车走廊连为一体,构成保定新站完整的“京畿之门”造型。

未知的路(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