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陈此生

家乡区县: 贵港市港北区

陈此生,1900年生,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20年肄业于复旦大学。历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讲师、教授、教务主任。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在香港参与组织抗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194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中央委员。次年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文教厅厅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宣传部长、副主席等职。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为繁荣党的文教事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1981年8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陈此生
陈此生
陈此生,广西贵港人,是中共南宁地委书记陈勉恕的胞弟。曾就读于广州黄埔海军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常委、组织部长、教育厅厅长李任仁邀请陈此生出任教育厅主任秘书。不久兼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教导主任。他坚持倡导民主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实行科学教育方针,使师专成为抗日救亡的革命据点。

淞沪会战爆发后,陈此生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时期的生活与战斗,使他既锤炼了革命意志又丰富了斗争经验,同时也与中国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大批共产党员和知名作家、戏剧家、诗人、教授交上了朋友。“一二·九运动”将全国和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1936年,陈此生参加了负责指导广西、广东、福建等省救国运动的救国会华南区总部,并成为理事会成员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此生奉“南总”之命,返桂林从事团结抗战的工作。1938年3月,陈此生来到武汉。自上海“八·一二抗战”后,国民党政府从南京撤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已转移到武汉。沈均儒、邹韬奋等领导全国救国会在汉口公开进行抗日活动。5月,陈此生重返桂林。

大傻亮(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