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寿林夫妇

家乡区县: 贵港市港北区

相爱结合

谭寿林是广西贵县三塘乡谭岭村人,字树立,别号祝封,1896年出生,长钱瑛7岁。在五四运动时,谭寿林是贵县中小学生爱国联合会的会长,领导了当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他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在上大学期间,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创办《桂光》社刊,为正义事业呐喊,于1923年加入共产党,后回广西担任梧州特委书记,领导农民革命运动。1926年,谭寿林被反动军阀逮捕。出狱后,他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不久,谭寿林再次离乡,前往广州参加起义。广州起义失败,他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由于敌人未查出他的真实身份,谭寿林在1928年获释,辗转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谭寿林英勇的斗争经历深深打动和吸引了钱瑛,加上他们都是坚定的革命者,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感情迅速得到发展。1928年10月,两人在上海结为夫妻。

婚后革命

1929年初,新婚未满百日,钱瑛接到中央组织部的通知,前往苏联学习。两人商量决定,钱瑛出国后,谭寿林用约定的格式、方法和时间写信给钱瑛,使她能够及时了解国内的形势;而钱瑛呢,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则不写信给国内,以便专心学习。他俩买了两支同样的笔,各带一支在身边,钱瑛还亲自选购了信纸留给丈夫。

在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钱瑛发现自己怀孕,不久,女儿提前呱呱坠地。女儿先天不足,瘦小得可怜,自己却不能全心全意照料她。

钱瑛狠狠心,把女儿送进了一家保育院代为抚养,紧张的学习使她几乎没有空闲去看望女儿。1931年春,学习期满,钱瑛就要回国工作了。这时国内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和残酷,谭寿林整日为革命奔波,也不可能抽出时间照顾幼小的女儿,想到回国后等待着自己的大量工作,钱瑛决定只身回国,把女儿留在苏联。作为母亲,她无比怜爱自己的孩子;作为革命者,她又不得不与孩子别离。当她临行前最后一次去保育院看望女儿时,搂抱着女儿久久舍不得放下,女儿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都牵扯着她的心,她泪如雨下,心似刀绞,但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途。

20多年以后,钱瑛才辗转打听到孩子夭折的消息。

由于湖北洪湖地区急需干部,党组织决定派他们夫妇去洪湖工作,正欲启程,上海的工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谭寿林主动提出留下来做善后和恢复工作,处理好上海的工作后再去洪湖与钱瑛会合。于是钱瑛再次与丈夫告别。

谭寿林塑像
谭寿林塑像
1931年4月23日清晨,谭寿林又一次被捕,后被转到南京,作为“重犯”严加关押和审讯。在狱中,谭寿林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于5月30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5岁。钱瑛的心头留下了永远的伤痕,她决心不再考虑个人婚姻问题,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以完成谭寿林未竟的革命事业。

此后,钱瑛一起珍藏着谭寿林烈士的遗物,随身携带着丈夫留给她的一块怀表,房间里悬挂着丈夫的照片。她还写了许多缅怀丈夫的诗词,倾诉自己对丈夫的深切怀念。1959年,谭寿林所著《俘虏的生还》一书出版,钱瑛触书生情,写下《再读<俘虏的生还>》一诗:

生还何处寄萍踪,骤雨狂风肆逞凶。

几度铁窗坚壮志,千番苦战表精忠。

丹心贯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气若虹。

三十一年生死别,遗篇再读忆初逢。

大傻亮(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