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域地貌分布特点

家乡区县: 修武县

修武县地貌由山地和平原两大基本元素构成。北部山地,属太行山组成部分,为东北—西南走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自北向南由高、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及山洪冲积平原。北部山丘由于受到强烈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延绵起伏和土薄石厚特点,为构造剥蚀地貌。南部为太行山前洪积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原,两平原交接处形成一长条形交接洼地,土地开阔而肥沃,农业条件好,是可耕地的集中区域。
地貌形成的地质构造基础为燕山运动所奠基。燕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沉降,接受堆积,形成平原。山地在接受沿走向断裂影响的抬升过程中,造成由南向北阶梯高起地形,从东北向西北有斗水峡谷、纸坊沟峡谷、黄龙洞峡谷与青龙洞峡谷等。在雨季期间,东西向冲沟流水分别汇入南北向河谷流出山区。
地貌形成还受喜马拉雅运动对北部山区的强烈影响。其标志为:河谷呈明显下切,岩性一致的各坡上部坡度较缓,有薄土层,下部多为陡崖,角度大多在70°以上,基岩裸露;沟谷河曲呈深嵌入河曲,有自然截弯,如马鞍石水库至西岸公路拐弯处都形成离堆山;冲沟深切,如从水库到滴水瓮瀑布一段切入基岩,深达百余米。

一 北部高山区
地貌特点 县境北部太行山脉山峦起伏,群峰矗立,大部海拔为1~1.30千米,相对高度在300~800米之间,其中茱萸峰海拔1308米,为全县最高峰。其间高山峻岭,悬崖峭壁,深沟峡谷,气势宏伟。凡有土层覆盖之处,灌木丛生,小乔木也生长良好,尤其是阴山坡,树木生长十分茂盛。县国有林场(马头山、锯齿山)和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即位于该区。
主要峰谷简介
石瓮山:在岸上乡鹰鹞河北。
磨台山:在岸上乡横河岭北。
横河岭:在岸上乡横河村西。
辽河山:在辽河村北,茱萸峰居其东南。
云台山:即天门谷之西峰,因其形如覆釜,又名覆釜山。山势雄壮,下皆峭壁。
围屏山:在万善寺北,即云台山南麓,石壁千仞,列如屏障。
梯头栈:在岸上乡子房村西北,登七十二盘乃至其巅,东南与茱萸峰争峻。
燕窝岭:在岸上乡牛肚河西。
八代山:在岸上乡兵盘村西北。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在云台山北偏西2.50千米,实为云台山北峰,海拔1308米。山势形如卓笔,远望可及100千米,为县境内最高峰,但和云台山比相对瘦小,故得俗名。旧时山路险峻,攀登困难。1999年,为方便游客攀登,全县各单位集资140余万元,将步道从山下修至峰顶,上有真武庙。
龙门山:在岸上乡八代山西。
方山:在岸上乡色花树村北,四面陡峭,高出群峰,形方而上平,故名方山。
笔架山:在岸上乡古洞窑村西北,其后为真庆宫。
平头山:在真庆宫北10千米,有小梯路可登其岭。
五指山:在马场村北,东南为马蹄窑,因形如五指,故称五指山。
褡裣山:在石门山东北,五家台东。
猪首山:在县城东北35千米的白鹿山后。
白鹿山:在百家岩上,即天门谷之东峰,山势嶙峋,数笏参天,山形皎明若白鹿。
白石岭:在榆谷联北,即白鹿山东麓。
黑石岭:在岸上乡前后黑石岭村之间。
柳泉山:在方庄镇铁匠庄西二棚寨枣树沟上。
樊氏山:在柳泉山东1.50千米,俗名黑古龙头,曾有樊姓人家在此居住,故称樊氏山。
蔓菁山:在方庄镇沙墙村北。
李陵山:在方庄镇赤庄村北。
桑湾岭:在方庄镇百家岩西。
石门山:在方庄镇宰湾东北1.50千米。
回头山:在宰湾村东北1千米。
犁堰掌:在方庄镇赵窑北。相传有神牛夜耕,因受惊而逃,故有此名。向北有金岭坡、截牛岭等山。
古汉山:在县城北18千米方庄镇境内,山西侧有汉献帝陵。
老苍岭:在岸上乡东岭后村东北,距县城45千米。
梁栈:在西村乡岭后村北,山势陡健,如张屏风。
栖凤山:即西村乡山门河口之东岭。
〖TPW049.tif;FF;Z*1,Y,PZ#〗
〖TS(〗〖HT5K〗〖JZ〗〖CS0,0,0,30〗天门谷〖CS〗〖HT〗〖TS)〗
东孤山:在西村乡小东村北。
塔山:在西村乡蚕坪东北2.50千米。
轿顶山:在县城西北40千米西村乡崴坡北,俗名二层栈,西涧内有黄龙洞,中有泉水涌出。鸡冠山:俗名窟窿山,在西村乡槲坡村西北,东与轿顶山相望。以形似得名。
马鞍山:在西村乡田坪村北。
裴庄山:在西村乡礁臼掌北,高峰千仞,绝壑万丈,人迹罕至,青龙洞在其东麓。
罗汉山:在西村乡黄崖村北,山北麓有十八罗汉洞。
西孤山:在西村乡史圪台村西北。
凤凰山:在西村乡圪料返村北,上有龙兴寺遗址。
九莲山:在凤凰山西北1.50千米。
吕涧山:在西村乡当阳峪村西。
曹喜山:在西村乡西大掌西北。
影寺盆地:在西村乡影寺村,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形成面积为0.80平方千米的山间小盆地。周围山岭崎岖,奇峰异彩,飞泉流瀑,水质清澈,次生林植被葱茏茂密。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夏不酷热、冬不严寒的气候特点。
天门谷:在方庄镇百家岩上,北接猪首山,南北长数里,白鹿山和云台山东西两峰对壁争峻,缺处若门,故称天门,高达100米。

二 中山区
分布在县北太行山之南,以300米等高线为界,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岩性属石灰岩,渗水性强,水流迅速漏失,难以涵蓄;山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大小冲沟只在夏季大雨发洪有水,其余时间为干沟。方庄镇、西村乡、岸上乡南部有相当面积为光山秃岭,林木稀少,水源十分贫乏,地下水储藏条件极差,此地群众不仅无水浇地,生活用水也难以保障。

三 丘岗区
丘岗区也称为低山区,南坡缓,北坡陡,地势逐渐向南低下,分布于高、中山区南部,连绵起伏,海拔在150~300米,沟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岭中储藏有石灰岩,沟底和缓坡地层储藏有砂页岩、黏土、铁矿、煤矿等,山顶岩石裸露,植被极少。该区地层漏水,地下水位在100米以上,隐伏有石灰岩暗流区。农业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赖马鞍石水库、青龙洞水库,由盘山渠道引水出山。

四 平原区
平原区东、西、南均至县界,北到山区南麓,面积291.5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该区地势自西北向南和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80~130米。
平原区由山门河、纸坊沟等季节性洪水河冲积而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沁河冲积平原两部分组成,是较好的农作物生长区。其中,南部冲积平原和两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地面开阔,土地肥沃,水利事业发达,是全县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和粮食高产区。

石静远(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