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石海

家乡区县: 四川省兴文县

      兴文石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内广布石灰岩,形成了特有喀斯特地貌。其地质遗迹主要有:二叠纪地质剖面、地表喀斯特地形、天坑、溶洞、洞穴堆积物、瀑布、溶蚀峡谷、古生物化石、风暴岩沉积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坑,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

      现在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已升级成为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以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的名义列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宜宾兴文石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东通泸州,西接宜宾,与蜀南竹海相邻,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因全县石林、溶洞遍及十六个乡,故有“石海洞乡”之誉。

      公园内保存了距今4.9—2.5亿年各时代的碳酸盐地层中,地层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物标志,公园内各类地质遗迹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各类地质遗迹与独特的僰人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自然气候
      兴文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常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092毫米,年总日照量1180小时。

旅游景区

      地质公园面积70平方,以岩溶地貌为特色,以石林、溶洞为基础构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态,地 下溶洞交错,洞中有洞,如谜宫仙境。包括4个园区,由以天泉洞为代表的200多个大小溶洞组成的洞穴群小岩湾地质园区;以自然生态著称,汇聚了峡谷、瀑布、湖泊、溶洞、古僰人遗址等多种地质遗迹景观的僰王山园区;形成于距今4.9亿年的奥陶纪,古石林、千年银杏、溶洞群、翠竹林海相伴相生的太安石林;桫椤树掩映着凌霄僰人遗址的凌霄城园区。

天狮洞 

      天狮洞长度有9000多米,比天泉洞稍短,但它的大厅大得出奇,四个大厅中最大的三角厅达31000平方米,它的三条长廊平均宽度只有一米左右,然长度却分别为900多米和2000多米,且都没有任何垮塌,完全是由水流冲刷溶蚀而成的管状长廊。天狮洞的形成在天泉洞之后,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

天泉洞 

      天泉洞,是兴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个溶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三百万年。其空间规模和系统游览长度均居世界洞穴之首。目前已探测长度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层。石花、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内沉积物种类繁多,或卷或翘、或立或吊。重镶迭嵌,千态万状;似仙阙楼台,若瑶池胜景,如海市蜃楼,使人目不暇接,疑入梦景。

地表石海 

     地表石海东西延绵十余里,南北约八里,异峰竞秀,怪石争奇,藤缠蔓绕,山水和谐,景趣融汇,游人至此,俱与石对话,与水通心,在大自然的和谐野趣中释放自我,感悟人生真谛。

天下第一大漏斗 

     大漏斗长径650米,短径490米,深208米是号称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里西波”规模的两倍。大漏斗气势雄伟、深盆暗底、翠竹绿树、怪石林立、坐盆观天、圆天遥遥。在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内,有小岩湾大漏斗、大岩湾小漏斗,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对天坑进行研究的地方。

景区评价
     当游人进入兴文石海,就像进入当代世界雕塑艺术大师的大型博览厅,数千百副巨型的雕塑品,各具匠心,有的肖人,有的肖物。如“群羊上山”“金龟戏狗熊”“夫妻峰”“仙女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国图”......等三百六十景,真是“石海无俗石,个个似神工”。

     特别是其中的群羊上山,这片石芽,颜色洁白,犹如羊群只只膘肥体壮,其态或行或站,或蹲或卧,有的好像正埋头啃草,有的好像在侧耳静听,有两只小羊,似乎还将前脚趴在母羊身上正撒着娇,其形其态,确实乖巧,有趣极了,年过个景观,若闭只眼睁只眼,头在上下左右轻轻晃动,群羊就似乎都动了起来,若是春夏天,当四周青草一片的时候,这个景观就显得更有味道。在特殊的构造和雨水条件下,有时可形成高达数十米的石芽。远观石芽,似排排涌浪,波状起伏,如同凝固的波涛,让游客不敢身居其中,害怕其波涛汹涌的海浪扑打其身。

     在景区东侧,有一个巨大的天坑,在地质上被成为漏斗。这个庞然大物东西长650m、宽490m,直径550m,高208m,呈椭圆形,其势如刀劈斧砍,四面绝壁,底部为塌陷松散堆积地貌,整体犹如一个漏斗状,形态完整,其规模位居世界岩溶漏斗前列。在漏斗锥形绝壁中间,有一环绕漏斗的游览环线,身居大漏斗顶部,你会被此天坑所震撼,1989年胡耀邦总书记重走红军路时,也忍不住在此地题词“天下奇观”。

     天泉洞,是兴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个溶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三百万年。“天窗”是天泉洞著名的景观之一。天窗是一种罕见的洞穴奇观,它是洞顶岩石裂隙遭到地表洼地流水的渗透溶蚀,发生小规模崩塌而在洞顶部形成的自然穿孔。因天光可人,地学上因形命名,谓之“天窗”。天泉洞的天窗、天泉珠连壁合,堪称天下一绝,其景观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春夏秋冬各具意韵,不少文人墨客常常为它的神奇而倾倒,纷纷吟诗作赋,,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历史文化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境内保存了2.5—4.9亿年各个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的地层,是喀斯特地貌最久远、最齐全、分布最广泛的地方。“三绝共生”的“地表石海、地下溶洞、天坑”,让前来旅游的客人和进行科考的专家赞不绝口。二亿三千多万年前,兴文石海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25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石灰岩相继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这一地质变迁已经由兴文石海发现的从坭盆纪到二叠纪时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证。这片岩石的海洋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地表岩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的不断冲刷、融蚀,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长日久,地下河空间扩大,超过承受极限后开始出现垮塌,出现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现了边石坝,地面则留下石幔及各种形态的沟、漕、石林、石牙、石孔与残岩断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减少,石头一天天增多,从高处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像是一片翻腾的大海。

科研意义 

     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良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兴文式”喀斯特地貌。“兴文式”岩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岩溶地质研究的典范,与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溶峰丛景观组成了中国西部喀斯特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因此,兴文喀斯特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研究意义。

僰人文化 

    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距今已消失500余年。但公园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僰人的遗物遗迹。据史料记载:天泉洞在先秦时期就曾是已神秘消亡的古僰人栖居地。明朝万历年间,历史上著名的九丝山僰、汉大战,这里曾作为僰人屯粮练兵的场所。清代,当地苗族人也长期在此躲避战乱和匪夷。洞内外保存完好的岩画、七星灶、滤硝池、石城堡等遗迹,神奇独特,扑朔迷离,记录着一段段僰苗历史。僰人后裔每年农历9月初9前后9天举办盛大的“僰人赛神节”活动,以祀先祖。

 

一玫(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