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百年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注重延聘名师执教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校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提高年轻教师素质。1990年,淮中实行“导师制”,重在培养一批骨干教师;1995年实施名师工程,重在培养一
批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学校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并用教师的现代素质要求,整体提高教师素质。[1]资料显示[1],江苏省淮阴中学有特级教师10人,受国家级表彰9人,受省级表彰14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有
特级教师合影
特级教师合影
专职教师212人,具中、高级职称教师129人,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30多人。2000年,学校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称号。
1993年,淮中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在实际工作中以科研为先导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做到融管理与科研为一体、教研与科研为一体,并结合学校实际设立研究课题。2000年,有2个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34个校级课题先后结题。学校“八五”省级课题《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九五”省级课题《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最优化研究》,都以丰硕的成果完满结题,《上海教育》、《中国教育报》、《成才导报》等报刊杂志都曾刊登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淮中教育科研情况,在江苏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淮阴中学两次在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早在1994年就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