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又称“华夏”即源于渭南。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 ,东西宽149.7公里,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门”。渭南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是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工业以电力、煤矿、木材为支柱,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钼矿储量位居中国第二。
走进 “三贤故里”——临渭区
临渭区区域面积1221平方公里,人口92万。作为渭南中心城市所在地,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交通十分便捷,陇海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108、310国道和关中环线纵横境内,西(安)南(京)铁路和郑西高速客运专线穿境而过,高速公路直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里西邻西安连西北,东出中原通沿海,是关中东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西安大都市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区,自古就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美誉。
第一部分: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领略三贤文化魅力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钟灵毓秀的临渭文明。这里,遗落着大秦帝国走向繁荣的印记,焚书台熊熊的烈火,让大一统的思想随着辚辚的铜车马,传向洪荒四野;这里,镌刻着儒家文化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文庙恢弘的建筑,让孔子的思想透过椽头瓦当,播撒历史长河。在这里,唐庆安寺塔镇风安民的优美传说、六姑泉密林深处秦宫侍女的心惊胆战、南焦石牌坊巍然独立的无声吟诵,都彰显着临渭文明的婀娜多姿。
灿烂的临渭文明造就了一批彪炳史册、功勋卓著的名人杰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曲《长恨歌》千古传唱;北宋无第宰相寇准,澶渊之盟智举名垂青史;唐代大将军张仁愿,忠勇爱国风骨凛然;此三人史上合称 “渭南三贤”。传承发扬三贤文化,已然成为临渭文明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清代戏剧家李十三创编的《火焰驹》、《女巡按》等十大本久演不衰,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革命烈士王尚德、开国上将张宗逊为临渭区增添了新风采。
第二部分:享受自然生态美景 体验休闲旅游乐趣
这里山川秀美,自然风光旖旎曼妙。位于秦岭北麓的石鼓山、天留山、秀龙山,因为“王莽赶刘秀”的传说,使其苍翠俊秀之外,又多了一份神奇。相传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唯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幸运的是,刘秀每次在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因此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山势险峻、松柏茂盛、素有“小华山”美誉的石鼓山上有被刘秀敲响的石鼓;林木苍翠、峰峦叠嶂的天留山,是上天为躲避追逃的刘秀设下的天然围幛;山石秀美,泉水叮咚的秀龙山上山之路,正是当年仙人为刘秀开辟的逃生之路,当年刘秀来到这里,但见山峻岭秀,岩石耸立,满山岚气,形似华山,便自语:“东有太华山,西有翠华山,这里就叫‘秀华山’吧!”。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了故事的山,自然再多了一份神韵。
山下的华夏生态园,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栽植了上万种名贵花草树木,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植物博物馆。在园内登临高远眺,尤河风光,尽收眼底。
第三部分:聆听千年古刹钟声 徜徉万亩葡萄田园
从渭南市区北行三十公里便来到下吉镇的慧照寺(也称铜佛寺),慧照寺始建于晋,隋、唐、宋、元历代多有增修,寺内建有一座五开间硬山式同佛殿《即今之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90平方米。
如今,慧照寺已经成为渭南市临渭区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善男信女,朝拜者络绎不绝。每逢节日,必有佛事法会,并经常举办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恬静幽雅的寺庙,经久不息的钟声,为周围增添了无限生机。
临渭区是陕西省和国家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迅猛,位于渭河北岸的“渭北葡萄产业观光园”,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产业成果。园区规划占地 20万亩,栽植各种葡萄百余种,有“陕西吐鲁番”的美誉。“八百里秦川美景独在,十万亩葡萄香溢海外”,采摘葡萄、荷塘泛舟、品尝美食,到渭北乡村漫游,已成为周围地区市民最时尚的休闲度假方式。
热情奔放、豪爽耿直的临渭区人民正在以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创造着现代文明,欢迎您来这里参观旅游、投资兴业,共同谱写西部大开发的美丽诗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