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自秦代在此设立桂林郡,汉武帝时改称郁林郡,唐代改为贵州,历为郡治和州府所在地,至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后一直沿称贵县。1988年12月撤县改市并更名为贵港市,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总面积10606平方公里,到2010年底全市总人口510万。
自然资源
贵港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地处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结合部,拥有广西乃至大西南内河第一大港,黄金水道西江、黎湛铁路、两条国道、南梧二级公路交汇于此,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贵港市各种资源丰富。拥有广西最大的浔江平原,耕地面积大,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蔗糖、水果、玉桂以及畜牧和淡水养殖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丰富;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拥有国家AAAA级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太平天国起义金田旅游区、桂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和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四个国家级景区,东湖-南山风景名胜区、平天山森林公园、北回线标志公园、大藤峡景区、白石洞天景区、东塔等六个自治区级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一批极有价值的待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1]
地理位置
位置
贵港市地理位置在东经109°11′-东经110°40′,北纬22°39′-24°02′。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东临梧州、南临玉林和钦州、西临南宁、北临来宾。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市的几何中心,黎湛铁路、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324和209国道以及西江水道和建设中的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大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
地形地貌
贵港市地处珠江水系,常常受到上游洪水影响。浔、郁江河段自西向东贯穿全市,南北面为丘陵和山区,中部为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江平原,地形地貌上以喀斯特地貌为典型,北面为山区地带,南面为丘陵,地形上总体呈现北高南低。西江水系的干、支流,黔、郁二江相汇在桂平市城郊下游约2.0 km处,(下称西江的浔江河段)。郁江在贵港市境内长185km,黔江、浔江在贵港市境内分别长60km和80km。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瑶山、大容山、莲花山、镇龙山四支。大瑶山余脉盘桓于桂平市和平南县,最高峰的亚婆揽孙峰,位于平南县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处,海拔1581米,另在桂平的高峰洪水顶,海拔1313.6米,大容山在桂平东南部,最高峰为三县顶,海拔1257米。莲花山脉连贯港北区和桂平市,最高峰位于港北区的大平天山,海拔1158米,另在桂平的高峰凤凰山,海拔815.2米。镇龙山脉位于覃塘区,主峰镇龙山,海拔1140米。
自然气候
气候
贵港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多年平均气温为21℃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3.4℃。春夏雨水较多,秋冬季偏干旱,4~9月份受高空槽、切变线、锋面、低涡、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为降水的高峰期,降水占全市年降水总量的近80%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mm左右,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匀,4~8月份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9月~次年3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5%左右。
资源
矿产资源
贵港市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铝、锡、铅锌、铁、铜、锑、铋、铀、磷、钛、白泥、钾、重晶石、石膏、石英、玄岗岩、石英砂(岩)、红砂石、花岗岩、大理石、钾长石、石灰石、煤、赤砂岩、硅质岩、陶土及红粘土等40多种。其中锰矿储量2174万吨,铅锌矿储量1749万吨,锡矿储量7000吨,煤储量3040万吨,石灰石储量2000亿吨以上、花岗岩100亿吨以上。三水铝储量两亿吨居全国首位,含量高,表层浅,易开采。黄金和铀矿被列为国家开采项目。
农业资源
贵港是广西重要的粮食、蔗糖、蔬菜、南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禽、鱼、畜牧养殖基地。主要农副特产有稻谷、玉米、木薯、糖蔗、花生、荔枝、龙眼、甘桔、白砂糖、黄红麻、茶叶、烟叶、油桐籽、油茶籽、松脂、竹笋干、八角、桂皮、桂油、木耳、牛奶、蜂蜜、禽蛋、蚕茧、莲藕、猪、牛、羊、鸡、鸭、兔、鱼等30多种,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和“中国第一糖城”雅称。
动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有“孑遗植物宝库”和“小西双版纳”之称的大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龙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有蛤蚧、毛鸡、穿山甲、山猪、黄琼、果子狸、猕猴、林麝、苏门羚、小灵猫、水獭、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鹧鸪、鹌鹑等200多种。珍禽异兽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猕猴、林麝、苏门羚、小灵猫等10种。野生鱼类有斑鱼、桂花鱼、中华鲟、三来鱼、胡鱼、黄官鱼、鲈鱼、鲩鱼、鲤鱼等。
旅游景区
桂平西山
位于广西桂平市城西1公里处,是集休闲、观光、佛学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风景名胜区。
主景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山体多为岩浆岩,即花岗岩之火成岩地质结构,形成于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前期。西山景区素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绝之称,景观独特,景区内植被覆盖率98%,百年至千年的古树1500多株,有珍贵的金茶花、石榕、龙鳞松、银藤、香樟等400余种植物。山体岩石粗莽唐突,嶙峋凌峥,堆石成峰,架石成门,垒石成洞,劈石成峡,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此外还有神仙峡、濂溪、通天道、武陵桥、乳泉、龙华古寺、洗石庵、茶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还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是全国七大佛教圣地之一。为方便游客登山赏景、进香拜佛建成了总长633.9米的客运索道。另外,每年都举办浴佛节、荔枝节等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2]
南山风景名胜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自然石山,集自然、人文、佛教三者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宋朝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始在狮头山依山据洞建寺,而狮头山又称南山,故得名南山寺。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曾以“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便有贵州南山(今贵港南山)。次年又赐太宗御书220轴,南山寺为此建御书阁安奉。宋仁宗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亲书“景佑禅寺”字额赐给南山寺,故南山寺又名“景佑禅寺”,成为岭南名刹、佛教传播的福地。至元代,有元文宗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予寺僧。现南山寺门额“南山寺”即为元文宗手迹,有《御书碑》立于寺内。南山景区由24峰围合而成,面积1300多亩,园内有天然、人工湖泊,素有云水风光之称;有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塑像等,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山石刻、宋代铁钟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瑶池菩提树、石佛像、宋代铁钟和摩崖石刻统称为南山“三宝一绝”。寺内有:石佛群、宋代铁钟、御书石碑、流米洞、观音岩、鲤鱼滴水、葛洪丹灶遗址;山上有随云亭、松香亭、风雨亭;寺前有菩提树、池心亭、功德亭。景区内有广西第二大的动物园,有狮子、老虎等50多种名贵珍稀动物,有海盗船、摩天环车等多种大型游乐设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