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缺的食物就是萝卜粄。萝卜粄的历史悠久,过节吃萝卜粄是客家人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所谓“粄”就是把大米加工成粉面后做成的食物。
萝卜粄的原料主要有:粘米粉、萝卜、芭蕉叶,配料则有虾仁、猪肉、鱿鱼、豆腐皮、香菇等,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加以调整。
萝卜粄的制作工序复杂且极具耐心,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搓、包、蒸、煮等工序,讲究力度与火候。萝卜粄里的馅料讲究合理搭配,多一分则滞,少一分则扁。
客家人对“粄”情有独钟,追溯历史大致可分为两种原因:其一千百年前,客家原为华北麦作区居民,以诸如馍、饺子、面条、窝窝头等面食为主,南迁后限于稻作环境,改成食米,便以米粉做成形似北方面食的粄来吃,借此追怀祖先,以解思乡情;其二南方多山,一些较为富饶的平地,早被土著占据,南迁的客家人,只好居于山区。因为糯米含有较多的直链淀粉,黏性强,不易消化,耐饱,其制品入胃后能维持较长的时间而不感到饥饿,所以客家人常用糯米制作粄,作为餐与餐之间的点心,以支撑繁重的劳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