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特色民族--裕固族

家乡区县: 张掖甘州区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 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4378人。畏兀儿不是维吾尔。这两者在族源上是有巨大差别的。畏兀儿的族源是蒙古草原上下来的回鹘外九族的仆固、浑等部落和一部分内九族组成的部分回鹘人。维吾尔的族源是产生于现在吉尔吉斯楚河流域的西突厥库耶私部落和西突厥咽唛部落,由于这两个部落较早依昄伊斯兰教并且首先于唐朝末年占领喀什,才使伊斯兰教大规模进入新疆地区。后来伊斯兰教不断通过圣战消灭新疆佛教徒,乃至畏兀儿(西州回鹘)灭亡并东迁至甘肃,这是元明两代历史里写明的。真正的畏兀儿人作为佛教徒,大规模内迁至甘肃陕西、甚至是河南河北等地。因为与内地人文化相仿,这些畏兀儿人在明朝时就融入汉族社会了。少数牧区的畏兀儿融入藏族蒙古族或者被叫做裕固族。

     一种为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接近维吾尔语,被称之为“最古突厥语活化石”,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两种语言不通,各部落为了便于交流,还使用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杂,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

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礼俗是必须懂得的。如果是骑马去,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离开时,不要出门就上马,而应牵着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马。假如带了枪支、弹药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进帐篷。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

庞振鑫(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