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乒乓粿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粿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粿馅。
揭阳乒乓粿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特色的民间风味小食,在潮汕地区各地均可见到,但由于从历史上来说,它源于揭阳县城,且在揭阳乒乓粿最为流行,最为人们喜爱,而且最具特色,故久而久之,揭阳乒乓粿便成为一款闻名遐迩的地方小食。揭阳乒乓粿在民间流传已经非常久远了,最早时候,它是从潮州名小食鼠曲粿发展演变而来。鼠曲粿在潮汕地区出现的年代非常久远,大约在隋唐时代,潮州人已经懂得用鼠曲草混和在糯米中,用石磨磨成糯米粉,用以制成鼠曲粿。由于鼠曲草清甘的香味,及其具有清热解毒的食疗作用,所以鼠曲粿这一粿品,历来受到潮汕人民的喜爱,并代代相传下来,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到了晚唐时期,在潮汕地区有人将糯米粟(即未去壳糯稻谷)放在锅中,用炭火慢慢烘焙,并反复翻动,至糯米粟壳中的糯米受热膨涨,破壳而爆出,再将烤焙熟后的糯米粟,连米带壳磨成粉末,作为鼠曲粿的粿馅。糯米粟用炭火烤焙后,特别是糯米的稻壳,有一股特殊的谷物香味,而由于糯米粟在用炭火慢慢烤焙的过程中,糯米受热膨涨而爆出稻壳时,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故而时间一久,人们又将以爆香糯米粟粉末作馅的粿称为乒乓粿了。乒乓粿出现之后,很快便受到潮州人民的喜爱,且传名东南亚一带。当时乒乓粿在揭阳县城最为盛行。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揭阳县城有一位叫李培海的老板,在南门开了一间粿铺,经营各式粿品。他对粿情有独钟,经常潜心钻研民众喜爱的口味,在制作乒乓粿时加以改进。如在乒乓粿的馅料上,他除了炒香的糯米粟粉末外,还加进了炒香的花生碎、白芝麻等;在外观上,他又在木印上刻下各式花纹,并以腐膜垫在粿底,蒸熟后又在粿面上刷上一层熟豆油,这样又使乒乓粿更为可口美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