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地水库地处雷州半岛北部,城西北14公里的河唇镇,库区跨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陆川、博白二县,处于九洲江中游,集水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11.51亿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
我国的雷州半岛,历史上是较为干旱地区①,建国后的1955年,湛江地区受旱农田达206万亩,占耕地面积44%,早造旱死农作物4.1万亩,丢荒4.6万亩,粮食减产三成。根据1956年广东省亚热带开发计划的安排,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1958年5月,中共湛江地委在省支持下,决定兴建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并成立“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由地委书记孟宪德兼委员会主任,副专员王勇兼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受益的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和湛江市郊区分别由县长或县委书记担任县(区)工程指挥部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以设计院工程师何多基为首的20余名工程技术干部到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
工程于1958年6月10日动工,库区工程高峰期民工达5万余人,至翌年9月基本建成。灌区工程(即青年运河主河及以下各级渠道)高峰期工地民工达30万人,1960年5月各主要干渠建成,开始部分发挥效益。1963年春,库区、灌区建成,共完成土石方7300万立方米。1987年统计:用去总工程费10772万元,另累计维修经费44万元。
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效益显著,施工场面动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董必武、邓小平、叶剑英、郭沫若等曾先后到现场视察,并留下许多宝贵的题词和诗篇。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为“雷州青年运河”题写工程名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写有“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的诗句。
鹤地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11.875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1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36亿立方米,死库容3.4亿立方米,经1958年6月广东、广西两省政府协议决定正常高水位40.5米,设计洪水位不超过42米。正常高水位的相应水面108.4平方公里,相应库容8.76亿立方米。
库区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副坝36座,溢洪道两座,输水洞、船闸各一座及电站两座。
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43米,最大坝高29.25米,坝顶长885米,防浪墙高0.8米,坝顶宽7米,坝体采用人工填土为主,拖拉机碾压。
副坝36座,总长度7025米,最大坝高23.7米,副坝之多之长为广东省水库之冠。
溢洪道两座均在左岸。第一溢洪道净宽50米,设5孔10×4.5米弧形钢闸门控制,闸底高程35.2米,设计最大泄量1500立方米每秒,陡槽末端采用消力池消能。第二溢洪道净宽120米,堰顶高程38米
,也设有弧形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泄量1530立方米每秒。
输水洞为潜孔式,进口高程31.0米,分为2孔,每孔断面为4×3米,用钢弧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输水流量为155立方米每秒(另一资料为120立方米每秒)。
船闸一座,闸室长24米,宽10.5米,可通过40吨船只。
电站两座,共装机容量5150千瓦。
库区淹没耕地8.07万亩,移民4.12万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