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经常听有人说‚我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看也不想看‛,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把自己的作文给任何人看,只愿意交给老师批改。我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没自信,二是不想改,就干脆把发现文中不足的任务都推给了老师。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并能够帮助您们找到一个适合修改作文的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好文章就要多读多改‛,他自己也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我们敬爱的小说家老舍先生也这样说:‚我写作中的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就连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所以,我想如果咱们小学生也能像这些大家一样——通过自已一遍一遍地朗读自己的作文,以发现文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改、弥补,我们还愁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吗?下面我再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修改诗歌的典故,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一天,贾岛去长安成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 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所以,请容我在这里大声地告诉你们:同学们,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你们的习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是在修改中提高的!希望同学们纷纷重视起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