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威远县

家乡区县: 四川省威远县

  威远县,隶属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威远东与内江市市中区相连,南与自贡市大安区、贡井区相接,西与荣县临界,北与资中、仁寿接壤,距离成都144km(成遵高速),共辖20个镇。威远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低山区,南为浅丘区。平均海拔460米,最高点902米,最低点227.6米。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主要河流威远河全长131千米,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5%。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年均气温18℃,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329天。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抓住一次次机遇,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 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

  威远幅员面积1289.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平方公里,农民人均耕地面积600㎡,林地面积261.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比例31.2%。淡水比例3.69%,平原比例17.53%,丘陵比例37.83%,山地比例40.95%。

威远县城可使用土地面积12.8885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010万公顷,商业用地0.0006万公顷,住宅用地0.0016万公顷,农业用地7.9631万公顷,其它用地4.8222万公顷。

矿产资源

威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齐全,有天然气、石油、煤、盐卤、陶土、耐火土、铁矿、石灰石、铝土页岩矿、含钾水云母粘土矿(俗称绿豆泥)、石英沙、高岭土、白云石、方解石、石膏、岩盐和钾、硼、溴、碘等共生矿以及镭、锂、铷、镓等稀有元素。天然气、石油主要埋藏在震旦系,含气面积为216k㎡;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山王、新场、越溪3个低山山区,龙会、镇西2个低山山区也有分布,采煤业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属低硫磷、中低灰分,高热值优质煤。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质纯、性脆,主要用于玻璃、冶金、电石等。煤炭、石灰石和其它资源均埋藏在三叠系,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新场、越溪为天然气富集带,由省开发输往成都、乐山、攀枝花等地。

森林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42000㎡,活立木蓄积127.3万立方,森林覆盖率33.57%,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有树木37科58属,以松、柏、柑桔为主,古树名木59株,药用植物788种,省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00余种。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中心苗圃各一个。1999年林业总产值5003万元。

“十五”期间,全县将新建竹基地1.2万㎡、茶叶基地2600公顷、城周环保林500公顷、“绿色廊”4000公顷,201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8%,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林地集中分布在低山区。以松、杉、柏树为主,兼有油茶、桐、棬和楠竹。丘陵区主要为耕地,田边地角栽桑,零星种植桉、柏树,间有疏林果木。

水利资源

威远的主要河流是威远河和越溪河。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960.36mm,多年平均蒸发量801.6mm,多年平均径流深344.6mm,全县总水资源量47072万立方米,人均639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715万立方米。

建国后,全县大兴水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建成以长沙坝(库容4574万立方米)、葫芦口(库容7580万立方米)两座中型水库,45座小型水库,团结渠、联合渠为主体的配套水利工程。全县到1999年底,有水利工程8567处,其中水库5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40座),山平塘7860口,石河堰270道,提水站372处,机电井14眼。水能蕴藏量7800千瓦。有水力发电站6处,总装机容量4860千瓦,蓄引提水总能力205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409万立方米,有效灌面40.26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1.7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1.47万亩。全县库堰塘水面36362亩,其中可养鱼水面28832亩。

威远是全国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已发展柠檬130万株,1543公顷。到2003年,种植规模将达到280万株,3340公顷,盛产期年产量达7万吨以上。威远县柠檬主栽品种──尤力克,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果实含芳香油0.4%──0.5%,是生产食品、日用香精、香米的优质原料;果实出汁率38%左右,可生产饮料和酿酒;果胚可制做蜜饯及果酱,果胚中提制的果胶(4%──5%),可用于食品和医药;柠檬种子富含脂肪和维生素E,榨油可食用,油枯可做饲料。威远县所产柠檬,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名优水果”。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1234(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