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未解之谜---藤花落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连云区

藤花落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南部,东经119°20′48″,北纬34°40′48″。目前我国聚落考古和史前城址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连云港藤花落古城文化遗址。

 藤花落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垣组成。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城周1520米。墙宽21~25米、残高1.2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筑成。内城有城垣、道路、城门和哨所等。内城平面呈圆角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长207~209米、东西宽190~200米,城周806米。墙宽14米、残高1.2米,主要由版筑夯打而成。内城墙体夯土中均发现非常密集而又粗壮的木桩。整个内城墙的建造,耗费的木桩数以万计。外城为生产区,外城垣有明显的防洪功能。内城为生活居住区。在内城里发现30多座房址,分长方形单间房、双间房、排房、回字形和圆形房等各种形状。门大多朝向西南,与现代民居方向一致。房址有等级区分。其中最大的一座平面呈回字形,外间面积达100平方米,内间面积31平方米,应是一座与宗教、祭祀或其他大型集会活动有关的建筑设施。

此外还发现水沟、水口、水坑、水田等与稻作农业生产有关的遗址。发现炭化稻米数百粒,与现代栽培稻极为相似。 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以及各类动物遗骸标本。生产工具中,斧、锛、刀、镞、凿等各类石器形式多样,且大部分磨制极为精细。玉器仅发现小件锛、坠、锥形饰和六棱形水晶柱状体等。陶器有鼎、罐、盆、盘、豆、杯、器盖等。动物遗骸有猪、牛、梅花鹿等,而不见贝类等海洋生物遗骸,也很少见有鱼骨。证明藤花落遗址以农业经济为主,稻作农业经济非常发达。两城类型中也有少量蚌器和骨角器,而生产工具中不见蚌器和骨角器。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陶色有黑、红、褐、灰、白、黄等。从纹饰风格看,以素面为主,有弦纹、附加堆纹、绳纹、方格纹、篮纹、刻划纹、竹节纹、盲鼻、镂孔等,其中绳纹、篮纹和方格纹较多。

藤花落古城未解之谜:

谜一

藤花落城址的废弃之谜。一种推测是自然原因毁灭说,根据外城墙上发现有洪水冲击痕迹,许多专家认为,该城位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间的冲积平原,海侵,即海水倒灌导致了藤花落的灭亡。但地层发掘情况证明,洪水冲击层并没有越过外城墙的顶部,证明藤花落古城在当时就有防洪功能,并不一定是洪水灭亡了藤花落。有人认为,城墙内栽埋了大量的粗木桩,多达数以万计,再加上建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等需要,大面积的森林砍伐,造成了当地的环境恶化,加上人口膨胀,致使正常的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关系遭到致命的毁坏,从而导致藤花落灭亡。这是自然加社会原因毁灭说。

谜二

藤花落处于龙山文化南部边缘,但在该城内却发现了位于中原的河南龙山文化的陶器,其中有王油坊文化类型的陶器。这些陶器是如何到这里来的?两种不同文化是如何融合相处的?根据王油坊文化比藤花落文化时代较晚,有学者推测,河南王油坊文化的部落集团通过战争侵入到东海一带,占领了藤花落,这又构成了藤花落的社会原因毁灭说。

谜三

藤花落的墓葬区在哪里?根据发掘,在城内没有发现墓葬区,这说明当时城址的居住功能已经强化,城内由活人与死人共处变为专供活人居住但城外的墓葬区究竟在哪里?

谜四

城内的平面布局之谜。一般城址中百姓住在外城,但在藤花落的外城没有住房的遗址。所以有可能百姓与贵族同住在内城,以房屋所在地势的高低和房屋结构的不同来区分身份地位的不同。在城内,除了在2号台基上发现有在宗教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回廊式建筑外,城内的广尝道路、水沟、生活区、作坊区的布局的分布规律仍需通过考古发掘和分期研究作最终判定。

睡眠MENG(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