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丧葬习俗之土右旗篇

家乡区县: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丧葬习俗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到现在形成一定规模和形式的一种民俗文化。方式多样,在安放亡人时有用棺木的,有用麻布包裹的,亡人尸体有呈侧躯体卧姿、坐姿、仰卧姿等,无论用什么形式,都是依一定的风俗而进行的,各民族各地域的风俗不同,信仰不同,采取的下葬方式也不同。总之,都是对亡人的一种由衷的安慰,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并祈盼故人能超生转世。

在丧俗中,做好安葬的各种事宜也是一种吉利征,表达了一种人类共有的崇生求吉理念。丧葬习俗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说明了时代逐渐在进步。过去,土葬习俗佳佳都要选“风水宝地”,大片良田或山水秀丽之地被侵占,葬礼繁琐,劳民伤财,其中又有许多封建迷信的陋俗,实在是一种老百姓内心无奈的一种压力。因此,树立新的文明观念,对丧葬习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蒙古土右旗,先人故去的葬礼是十分隆重的,一般人活到七八十岁以上平安而终究认为是十分幸运的事,不应悲伤而应喜庆。老人平安无恙而终,功德圆满,孝子贤孙们要隆重举办葬礼让老人入土为安,以尽孝道。

一般过程:

1、 穿衣:先人临死前,首先要洗尽全身,梳头理发、剃须。然后穿上寿衣,也叫“装老衣”,旧时的寿衣一般选缎子。缎子寿衣内絮棉花。红花布里,做成棉衣棉裤,装老衣分内外两层,内衣为红布“腰子”(一种手缝的无袖,圆领的套头或对襟背心),红布裤头,红布衬衣,红布衬裤,红色意为吉祥辟邪。上穿红对儿子好,下穿红对女儿好,亡人脚上不能穿黑色鞋,怕“后辈儿孙黑门黑户日子过得不红火”,而要穿紫红色、深红色等,穿紫鞋象征“一脚踢出个紫元外”,后辈儿孙能当官高升,缎子装老衣内絮棉花要厚,意为后人得厚福之意。装老衣忌用毛皮之类的材料做,怕转世变牲禽。衣服的样式一般男人穿棉裤棉袄,加袍子马褂;女人穿大襟棉袄,棉衣裤,裙子,花冠帽,绣花鞋。穿上装老衣后把死者放在铺黄布的门板上,脸上盖块白布叫“停尸”,有时人死后腹内的气体未排出会有吐气现象,人们就称其为“吞真气”,也叫“晦气”。活人遇上不吉利,于是用白布盖上以避忌讳。

2、 点下坑纸:人去世后烧的第一次纸钱,就叫“下坑纸”,所有的亲人下跪烧纸钱,痛苦。

“下坑纸”意为人故去灵魂要到阴间,趋势要带上钱、袖中要装上“打狗饼”,人死后有多大年纪就装多少打狗饼,再加天一个地一个,用麻线扎住。死者走上引荐的路,沿路会遇上魔鬼、狗兽,用打狗饼打他们,亡魂能避灾。烧“下坑纸”时还要少一辆纸火轿车,亲人们希望他(她)能走好,平安,以表亲人对死者的担心与哀思。“下坑纸”就是纸钱,选手工白麻纸用“纸钉”打上铜钱的形状,。

3、“破孝”:就是为死者穿孝衣、戴孝帽。披麻戴孝时每一位孝子最隆重的礼节,以表示对死者亲人至上的敬爱,只有儿子、女儿、儿媳能披麻戴孝。腰系麻绳、头扎麻辫直拖到地,全身着孝衣也拖到地为“重孝”。女婿穿半袍,不系麻辫,为“半子”即“女婿顶的半个儿子”的老说法,其余孙子为全孝,孝帽上缝红十字,腰系红腰带,外甥也全身着孝,帽上缝蓝十字。腰系蓝腰带。其余侄儿,侄女等五复之内的亲人都应穿孝。但按亲疏远近区分,穿孝衣的样式,轻重各有不同。朋友等亲近人,远亲可带“腰孝”。故去的人是男性,就要在左鞋后边留口,不能全缝上,而右鞋后边腰全缝上;若是女性,则在右鞋后边留口不能全缝上,左鞋后边要全缝上。

4、报孝:一般是由亡人的儿子、孙子等男子们去像亲朋好友报知丧信。先去老舅舅家报孝,亲家、叔婶、亲友等依次报告,报孝时,先取下孝帽跪下扣头,不能说话,得等人家问话,托在外边遇见,报孝的人也要先摘下孝帽下跪磕头,一般亲朋会问几时去世?放几天?有什么要帮忙的等等。并表示哀悼。现在报孝的方法很多,有用电报、电话、信函等。若去别人家借东西,求助,也应先摘下孝帽。

5、入殓:将死者放入棺材。孝子孝女将以上一应事宜均处理好,备好棺木后就要将死者入棺停放于灵棚。棺材一般选上好的耐腐木料,最讲究的要数柏木棺材。棺材不能用榆木做,怕后辈儿孙出“榆木头人”,性格古怪。棺材一头高大,一头矮小,棺材板多有4-5寸厚,反复上大漆,有的漆成紫红色,也有大红色的。大的一头为棺材头,棺材头外边缘上面雕刻太阳,牡丹,松鹤或者是寿字模样,中间雕刻亭台楼阁、云朵等仙境图画。棺材头下面正中要雕刻灵牌,上面要刻上死者的字。棺材内先放干草,再铺上黄布缝的棉褥意为铺厚金。“入殓”要在夕阳将落大约傍晚五六点钟进行,因为民间有说法,如不见阳光,怕死者下到阴间转“墓虎”。死者从家中有孝子往外抬时,尽量少走门,走的门越少,在阴间过的关越少,越顺利。死者放入棺木时如果亡人在内屋死去,必须过几个门槛才能抬出时,长孝子就得爬在门槛上,亡人要从孝子头上抬过去,这叫“档关”,意为儿子保护父亲或母亲平安过关。

棺材的位置不能随便放,第一,不能朝向家门;第二,放棺材时要找“阴阳”,根据死者年龄、去世的日期等再根据当年的太岁方位。还要看日太岁,月太岁,四季太岁的方位,从中找出“空”,有时东西空,有时是南北空,找出空来,才能放置棺材,棺材头的方向也应推算好朝向才能顺势摆放。

6、搭灵棚:停放棺材的棚子叫“灵棚”。有亲朋好友帮忙,先搭木架,再盖上篷布,灵棚的前面敞开,其余周围及顶子都用篷布包上。灵棚有大有小,中内可坐一两位守陵人。灵棚正中放棺木,棺材头前放供桌,灵棚的横眉挂块蓝布,在白纸上写驾鹤西游,等字样。两侧的挽联用白纸裁成正方形摆成菱形状,一个字一个字依顺序贴在灵棚两侧。棺木架在两张凳子上,前面摆放供桌,供桌上放置各种贡品。

7、纸火:葬礼中必不可少的祭奠物品就是纸火。用各种彩纸等材料贴在房院。

一般房院灵牌由长子花钱做,房院做好后儿子要把门划开,女儿花钱做其他的纸火。纸火专门有民间的纸火老艺人制作,房子十分精致美观。摇钱树则用金银薄纸剪得一串一串的金钱挂在纸做的树上,花盆用彩纸粘好,十分美丽。

8、写告牌:在麻纸上写的内容有:亡人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及卒时年月日,有多少子孙后代,姓名依次排列,并注明死亡的时辰冲克什么属相的人,这些人不能进入丧房,什么时候入殓埋葬,停放几天,埋时需要做些什么。告牌写好后贴在盖脸上,挂在大门外。同时,剪冲天纸与告牌挂在一起。冲天纸张数依照亡人的年龄而定,多大年纪就剪多少张冲天纸。用麻绳栓一块碳与冲天纸挂在一起,俗语说“三天不吃阳间的饭,七天上了望乡台。”碳就代表了“望乡台”,告牌在孝子们穿上孝服后挂出。

9、叫夜:亡者入殓后除了每天要三次烧纸上香和守灵外,还要停灵的第三天叫夜。发丧头一天叫夜称为大叫夜。叫夜意为把亡者游走的灵魂请回家,以表示亲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小叫夜在晚上的十点左右开始,长孝子双手拿灵牌,后面家人按照长幼顺序依次跟随,有的拿纸钱,有的手提白色灯笼。每人拿一根截丧棒,有的手拿幡子,亡人的灵魂回来时躲在幡子下以免被恶鬼狗兽伤害。孝子们边走边哭叫着亡者尊称回来。走到火神庙或十字路口下跪上贡,烧纸钱后再按顺序走回来,回来后在灵棚前下跪再烧一通纸钱,小叫夜女子们不必跟随。

10、挖墓坑:过去的大家族都有祖坟和家谱,祖坟中按照家谱的长尊大小都有固定的位置,人死后按照自己在家族中的辈分埋在相应的地方。不能弄错,否则会给后人带来不利。人死后家中人立即在阴阳的指点下去坟地打墓坑,普通的墓坑就是挖一长方形的直坑。棺木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衣服等放入相应的地方,扫去脚印,由阴阳先生用罗盘矫正方向,将棺材放入墓坑,接着所有的送葬的人全部排队围着棺木正走三圈再倒走三圈。长子先添第一产土,其余的人才开始添土埋葬。所有人大哭,直到土堆高高成土丘。石碑立在坟前,上面写姓名,生卒年月日,哪里人等。把幡子插在坟头上,所有人都下跪烧纸钱,连同房子摇钱树等一同烧掉。烧完后把上贡的食物向四周掰的扔掉意为和亡人的阴间邻居打招呼,希望他们能互相照应,最后打道回府。回来后大门外事先早摆好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一水盆,内放一堆钱币,一盘小方馒头块一把刀,每个人回来时把孝衣脱掉隔着门扔进院子。然后拿刀在水盆上开两下,从水中捞一枚硬币,在捡一块方的馒头吃了,才能进门,到此出殡结束。人们开始坐席吃饭。

wm23M8EA5SUR(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