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大理历史

家乡区县: 云南省大理市

在大理古城或下关,可以买到用天然大理石制作的文房四宝、花盆、花瓶、灯具等大理石工艺品。 富有民族特色的白族蜡染、扎染是人见人爱的手工艺品,在下关及古城随处可见;大理州邓川乳扇非常出名,各土杂店及农贸市场有售;下关沱茶,形如蘑菇帽,经久不变味,香气独特;大理雪梨,产于洱海东岸,肉质雪白嫩细;剑川木雕,原为剑川民间工匠制作的家具、门窗、屏风等,开发了一些工艺品小雕件,供游客携带。

护国路(洋人街)是游客的必访之地,集中了各种少数民族织品、工艺品和滇藏各地特产,在众多的店铺里经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蝴蝶泉附近有一个叫周城的村子,从大理古城或下关等地都有去那里的中巴、小马车。这里的村民几乎每家都有自己专门制作蜡染或扎染的小作坊。当地的印章雕刻也很不错。

美食集锦

大理砂锅鱼: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洱海中捕来的弓鱼、黄壳鱼、或鲤鱼加丰富多彩的配料炖制而成。上席时以菜叶铺垫的大盘衬垫,锅中沸滚,鱼嫩味美。誉称“十全大补饮食”,品食大理砂锅鱼为最大的乐趣。

木瓜鸡:大理州云龙县一带,用其盛产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烧鸡来防病治病补身,汤、肉酸香,味清纯,毫无油腻之感,食后令你胃口大开,通体舒坦。

大理古城弥渡卷蹄:弥渡卷蹄是弥渡县著名特产,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时被列入宫廷名菜。选用优质精瘦猪肉为主料,配以10多种全天然香、色、味料和名贵中药制作而成。

乳扇:烤、炸、凉吃均可,甜、咸都适宜。乳香沁脾,酥脆泡松,是名特小吃。

喜洲粑粑:麦面烤用,重油分层,加火腿丁,用栗炭火吊炉烤,味极佳。各食品店均可品尝。

凉鸡米线:凉米线用煮熟的鸡肉丝“罩帽”.外加核桃酱和小粉做成的卤汁,极爽口。

火烧猪肉:是大理、洱源等地区白族人民杀猪吃肉的一种奇特生活方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杀猪吃肉,其宰杀肥猪方式独特。方法是把肥猪宰杀后,在水井边用稻草或表杆烧烤肥猪,一人用簸箕煽风,以风助火,一人用两根棍子不时地拨动稻草,让稻草火将整个肥猪烧成焦黑。然后用井水冲洗猪体,并用杀猪刀将焦黑的毛皮刮去,经过刮洗的肥猪整体呈金黄色,并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味。最后进行开膛破肚,将肥猪分割成若干块,待烹调食用或胞制成腊肉待食。这就是白族人民的“火烧猪肉”。吃味清香爽口,没有汤煺猪肉的腥味。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

青椒松茸:昆明名菜之一。用青辣椒、红辣椒加蒜片与松茸片相炒,以肉汤加湿淀粉勾芡,白中缀红绿,清香味醇厚。松茸,在欧洲、日本自古就被视为山珍。[2]

三道茶

三道茶— 喝不透过往意境

在大理,三道茶本来是白族喜筵上招待贵客的风俗,多作为民俗表演了。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三道茶冲泡程序说来繁复,一般不过是三杯茶汤一一敬过罢了。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喝过一番,却无论如何感觉不到原有的意境了,未免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陈伦伟(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