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螃蟹系由海螃蟹辅以熟制花椒、酒等制成,气味芳香,肉嫩可口,加醋、生姜米,诚为佐酒佳品。功效: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解结散血。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气,郁结瘀血,筋骨伤折,斜面肿;煮酒食之治产后肚腹痛,恶露不下;蟹壳治漆疮。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产妇胎盘残留、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好;食用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湿退黄、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食蟹在中国历史悠久,据《汲冢周书》载:周成王时,海阳献蟹入贡,说明那时国王已将蟹列为御膳了。《周礼》中有“蟹胥”的记载,据说这是一种蟹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除了蒸、炸、面拖、酒醉外,对腌制蟹也有详细介绍。宋朝傅肱在《蟹经》一书中,汇集了各种食蟹之法。宋人高似孙以《蟹经》为基础,写了《蟹略》一书,对蟹品、蟹馔等作了详细介绍。宋代《中馈录》有吃生蟹的记录。元代倪瓒著《云桂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明代有了“玛瑙蟹”,清代出现了“蟹黄兜子”、“螃蟹羔”等蟹肴。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啖蟹名家。如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是位食蟹名家,他与他的文友,每年一到十月便立蟹会,相约在午后会齐,煮蟹食之,每人六只,并在《陶庵梦忆》中专门写了一篇《蟹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每年,当螃蟹未出时,李渔就将钱储存起来,等待螃蟹上市。家人见了,都笑他“以蟹为命”,李渔也自称购蟹之钱为“买命钱”,并自言:“螃蟹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李瑞清因无钱买蟹,便画了一百幅蟹图,聊以解馋,人称“李百蟹”。在文学著作《金瓶梅》、《明宫史》、《红楼梦》中亦有蟹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把大观园中的螃蟹宴和人们啖蟹的形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螃蟹营养成分每100克营养成分:能量103千卡;蛋白质17.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2.3克;胆固醇267毫克;维生素a389微克;硫胺素 0.06毫克;核黄素0.28毫克;烟酸1.7毫克;维生素e6.09毫克;钙126毫克;磷182毫克;钾181毫克;钠193.5毫克;镁23毫克; 铁2.9毫克;锌3.68毫克;硒56.72微克;铜2.97毫克;锰0.42毫克
博客主页:http://www.blog.sina.com.cn/ycjwjsw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yxycj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455488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