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品味生活——兴化早茶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历史上,苏中诸多地方有吃早茶的习俗,但如今保存这一传统习俗的地方已是凤毛麟角, 唯独泰州将早茶习俗继承下来,顽强地根植于民间,融于人们生活当中,以一款款独特的味觉艺术,让泰州人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泰州早茶,不仅在吃,更在于那份柔柔的情。一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唠唠家常,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世世代代的泰州人,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吃早茶的传统,延续着老泰州的慢生活,延续着弥漫在整个城市间的亲情。

泰州老街,位于古城东隅,是一条仿古商业街,此处的大陆饭店和皮包水茶楼不仅能吃到美味的早茶,还能欣赏到评书、古乐等极具本邑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表演。

中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泰州时,曾赞叹:“泰州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想要体验那些“尘世的幸福”吗?不妨背上行囊, 放松心情,先来感受一下泰州悠哉乐哉的“早茶文化”吧!让身心放松惬意,让心灵皈依平和! 旧时,泰州人称“吃早茶”为“早上皮包水”,这是泰州地区惯有的美食习惯。走遍泰州,你可以见到遍布全城大大小小的各式餐铺饭馆。小摊有小摊的风味,馆子有馆子的情调,不变的是泰州人吃早茶的讲究。一壶上好的龙井, 配上一盘烫干丝,一碗鱼汤面,再加上一笼蟹黄包,这是当地人必点的老三样。你可能会说,这泰州人也太能吃了吧!你是不知道,泰州人喝早茶和吃早点可不是一回事,只要得闲,泰州人最喜欢在老街的茶楼里消磨时间,听着泰州平话,这早茶要消磨到中午才算结束。最初的茶馆只售卖清茶的单一经营,逐步演绎成如今的干丝、点心、面食等多个品种的融合。丰富多元的早餐文化,远超过其自身的内涵,成了泰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早上起来,邀上亲朋好友,往茶馆一坐,喝着香醇的清茶,品着各式美味,一天的生活就这样从惬意中开始。

烫干丝,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道:“将豆腐干切丝极细,以虾籽、虾油(酱油)拌之。”

谈到泰州早茶中的品种,“主角”当属干丝。泰州干丝是由苏中名厨邢桂森研创的,邢桂森原是御厨季三瘸子徒弟,季三瘸子以擅做煮干丝闻名。民国时,邢桂森在泰州西仓大街万花楼做厨师,他经过潜心研究,推出了面向大众的手工烫干丝。

干丝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切干丝者先用刀将一块豆腐干均匀削成20片左右,再斜铺切成和火柴棒相当的细丝,然后倒进沸水里反复冲烫。由于放了碱的缘故,干丝嚼起来又软又弹。当然,干丝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全得依赖调料来调和。酱油、水、糖、盐,调到浓淡适度,略带甜味和鲜味,这个过程叫作“熬油”, 麻油是外加的,起香。撒上姜丝、香菜、胡萝卜丝、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烫干丝。至于煮干丝,则是用肴肉、虾仁、香菇、笋片、木耳、青菜等辅料, 配以高汤煮成的。

泰州人在吃早茶时,大多选择以安徽魁针、珠兰和杭州龙井三者掺和配制的“福香”茶,这种茶兑泡之后,色泽清澈,浓郁醇厚,融魁针之色、珠兰之香、龙井之味于一体。关于这道茶还有段典故,相传旧时泰州茶馆喝茶分等级,士绅富商喝龙井,普通家庭喝魁针,寓泰外地人士喝珠兰,喝这三种茶都是需要付费的。茶馆在第二天会将售卖剩下的三种茶叶末混在一起泡煮,无偿提供给车夫、搬运工等社会低薪人士饮用。一次,一位盐商亲戚无意中喝到这种茶,感觉很好,便推荐给盐商,盐商喝过后,将这种融合复合型香味的茶水称为“福(复)香”茶,又向友人同好推荐。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这种“福香”茶成了当时人们的新宠。如今,“福香”茶推广出新,更多人享受到了这道名茶所带来的幸福时光。

面食是泰州早茶中的“压轴戏”。包括了鱼汤面、鲜肉小馄饨、干拌面、熬面、炒面等多个品种,这其中以1942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的鱼汤面最受人们欢迎。鱼汤面的鱼汤甚为考究,以野生鳝鱼的骨头、小鲫鱼、大猪骨用葱姜煸炒后,以大火慢慢熬制而成。将面条煮熟后盛入鲜浓的鱼汤中,撒些小胡椒和蒜叶,诱人的鱼鲜味扑鼻而来。叉着鲜滑的面条,喝着醇厚的鱼汤,清爽的滋味环绕在心头久久不散,泰州老食客对此评价是“进嘴厚得得,下肚润胃肠”。 与广式早茶一样,泰州早茶中的点心品种也很多,有蟹黄汤包、笋丁肉包、萝卜丝包、三丁大包、香菇青菜包、干菜包、虾仁蒸饺、糯米烧卖、千层油糕等,点心皮选用的是优质小麦面粉,馅心以新鲜菜肉水产配制,加上手工制作现做现蒸,因此皮薄馅饱的点心吃起来是松软细嫩,鲜香可口。如果想每样点心都品尝一下,还可以选用各种点心都有一样的杂笼。

泰州早茶中独特的“四鲜”,让一代代泰州人百吃不厌,让泰州早茶名播四海。如今,泰州人依旧延续着祖先的习惯,上班前总要吃上一碟烫干丝、一碗鱼汤面,肚量大的还要加两个点心。要是碰到升学升迁,移居新房,生日祝寿等大事,泰州人吃早茶时还要再点上一盘“大煮干丝”。吃早茶不仅是泰州老百姓生活当中重要的内容,甚至已成为外地人们了解这座幸福之城的一把钥匙。“百姓日用即道”,源于市井的泰州早茶之所以经久不衰,或许五百多年前,泰州先贤王艮的这句至理名言是对这一切最好的解释。

文丰丰(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