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去红树林公园玩,因为我能闻到阳光照在泥土上的味道,听到海鸟唱歌。”
“忧伤的《秋日私语》是蓝色的、热情的《命运交响曲》是红色的……”一缕阳光从窗外投射进宝安实验学校的音乐课录音室,照在十二岁的小姑娘郑小可粉扑扑的脸上,她抬起头‘看’着记者,认真地说,“我能听到它们的颜色!”
“我喜欢那些美的东西!”
小可的妈妈廖素兰是宝安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女儿出生满100天,她发现孩子视网膜脱落了。焦急的父母向亲朋好友借钱,两次带着孩子去美国治疗,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小可的眼睛依旧看不见。
自幼失明的小可缺乏自信、不会跟人交流、脾气暴躁。廖素兰买来大量DVD在客厅播放,让女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廖素兰发现,4岁多的小可一听到钢琴声,就会安静下来。于是,4岁的小可开始被送去琴行学琴。
音乐为小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喜欢钢琴的旋律,因为我喜欢那些美的东西!”完全失明的小可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看五线谱,只能由老师慢慢讲给她,扶着她的手去感受键盘。“好几次我告诉她,如果太辛苦了就不要学了,但小可很要强,她喜欢弹琴,一定要学下去。” 就这样,一学就是8年。钢琴弹得越来越好,常常受到别人表扬,小可也因此变得自信起来。
去年,小可先后获得深圳市钢琴公开赛小学二组第五名、中国少儿艺术节“小演奏家”大赛金奖,在春节期间,小可还登上了深圳广电集团举办的“鹏城校园春晚”的舞台,为全市的小朋友献上了动听的旋律。
“感谢那些爱我的人!”
小学毕业在即,一直关心小可的宝安实验学校音乐老师李希文准备在学校为小可策划一场专场音乐会,“让她带着最好的回忆离开学校。”听到这个消息,小可非常高兴,她也希望借此机会“感谢那些爱我的人”。
廖素兰表示,她庆幸小可一直生活在充满关爱的世界。小可在学校出行,总有同学主动过来搀扶她;为了照顾这个特殊的琴童,周广仁琴行为小可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还减免了部分培训费;深圳市残联为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听书器,让小可能用耳朵“读”书。
除了弹钢琴,小可现在还会弹古筝,吹葫芦丝和吹笛子,歌也唱得很好。热爱生活的小可还特别喜欢课外阅读。她读书靠的是盲文、听书器和有声读物去“摸”和“听”,小可给记者列出了一长串她读过的书单:《红楼梦》、《名人传》、《巴黎圣母院》、《骑鹅旅行记》……
“读了这么多书,你最喜欢书里的哪个人物啊?”记者问她。“贝多芬,因为他耳朵听不到了,还是坚持创作了好多动听的钢琴曲!”小可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可惜贝多芬的曲子太难了,我好多都不会,我得继续努力才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