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杨剑昌:与选民越近越有底气

家乡区县: 深圳市南山区

“与选民距离越近 议政越有底气”
尽管生病住院,但杨剑昌依旧保持“高产”,提交了26个建议。前天下午,他拔下针头来到会场,为一个建议争取到76个代表的联名。“要不是我病着,肯定可以找到100多个人。”杨剑昌说,前些年一些代表都躲着他,怕跟着他“惹事”,但这几年支持他的代表越来越多,“人多力量大,很多部门才害怕!”杨剑昌说。
两年多前,每到接访日,罗湖区消委会8楼走廊就能听到杨剑昌带着浓重客家口音的大嗓门。2005年8月,杨剑昌的人大代表接访室正式成立,一月两次接访。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他称,与选民距离越近,议政越有底气。接访室的“火爆”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每次100人上下的来者不得不效仿餐厅拿号排队。杨剑昌还邀请律师和部门领导助阵。他的愿望是,群众反映的问题,部门领导最好能够现场表态解决,如果现场不能解决,也要有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现场接访后工作很繁琐。杨剑昌要将来访者填写的表格和反映的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上个人意见,呈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再由人大转至各职能部门。之后,杨剑昌一边要不断接听来访者的询问电话,一边还要不停跟踪、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问题。
来访者反映的情况五花八门。有时,他还要到现场调研甚至“卧底”。对于黑食品厂、黑屠宰场、赌博窝点等的举报,杨剑昌的做法是先暗访取证,形成材料上报,之后有关领导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一次,时任副市长卓钦锐还亲自任联合执法总指挥,端掉一个大型私宰窝点。
“接访量巨大 效果不尽如人意”
2010年8月,已有代表设个人工作室被列入“禁区”的消息。其实早在之前,杨剑昌就心生退意,他越发感觉到隐形的压力。一方面自己的体力难以支撑,另一方面很多他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
杨剑昌的人大代表接访室设立5年来,共接待投诉3000多宗,接访2万多人。巨大的接访量背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接访室成立之初,反映的问题70%能得到解决。几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在下降。杨剑昌坦言,得到相关部门回复的60%的投诉中15%只是形式上的回复。有的回复就批注“请转××部门”,这种部门之间“踢皮球”的方式导致一些投诉最后不了了之。杨剑昌上门论理,有的部门“理直气壮”地说,“已认真对待,慎重回复”。他说自己的较真叫板,却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一种无力感。
2005年12月,有来访者反映龙岗区有几家 “黑炼金厂”。杨剑昌暗访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后向上呈送举报材料。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鸿忠作出批示。次年3月,多部门联合执法一举查封龙岗多家“黑炼金厂”。不久,通过杨剑昌的举报材料,有关部门又在龙岗查获一以瘦肉精为原料的地下牛肉丸生产厂,查获13吨黑牛肉丸。罗湖区相关领导致电杨剑昌,说时任龙岗区领导在市领导面前告状,说他是罗湖区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为何去管龙岗区的事?也有人来跟杨剑昌说情,说那个龙岗区领导为他连续举报的事情吃不好睡不香,再这样弄下去,区领导恐怕要下台。
屡屡被称“跨区监督”,而且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你提供材料,人家不理你,这种滋味很不好受”。最后,老杨决定不再跨区接访,只接受罗湖辖区的市民反映情况。老杨也发出呼吁,希望其他区更多的人大代表站出来接访。但是呼吁声嘹亮,响应者寥寥。

换仪(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