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客家糕点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1.沙糕板
其制作时,往往将米粉和糖混合后,作两手相擦过筛,故又称作“擦板”。小孩出生“做半月”,外婆要做沙糕板挑来,以分发邻里众亲,此为定俗,不成定俗但颇有习惯的是用于丧事及年节之中。
沙糕板的制作讲求粘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搭配,一般为三成粘米粉七成糯米粉,行话称“三破七”。制作是将上述米粉和白糖混合,两手相擦过筛,然后平铺在有一块纱布的木板隔内 ,蒸熟,而后切成两寸见方的方块。沙糕板在惠州以外的地人都极为少见,而惠州尤其风行。其松软可口,被视作者人和小孩的上好食品。基于此,惠州民间历有上市的沙糕板 ,旧时卖者往往习惯将板隔顶在头上沿街叫卖,为古城风情一景。民谣唱道:“沙糕板,卖死(怎么卖)无转本(赚不回本钱),头拿(头)顶到损,脚趾仔行到短。”

2.敛(音)糕

惠州话读作“敛校”,是比之沙糕板在传统风俗礼仪中更为常用的礼仪专用食品。惠州风俗,出生 、婚仪、寿诞等喜事,要蒸红敛糕;丧事,蒸白敛糕;出生满月礼,外婆要蒸红敛糕至;婚事的“三朝回门”,外家要蒸红敛糕作为回礼。此外,寿诞、丧事及年节的“观音做会”,亦多有做敛糕的习惯。
敛糕的制作与沙糕板不同。首为原料的比例,敛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行话称“四破六”,混合时用水调匀,且要加上糕种(发酵物),而后制饼饼状蒸熟。红敛糕是米粉用水调匀时另加了花红粉 ,使敛糕呈红色。敛糕被视作专门的礼仪食品,除了礼仪用外,少见有当作商品买卖,这和沙糕板可谓大不相同。

3.发糕

因其制作的成品往往混有花红粉且规模巨大,故又被称作大红发糕。大红发糕取其“发”字,普遍用于人生各种礼仪的喜事当中,可视作是喜事专用食品。在惠州,寿诞、出生、婚嫁诸俗中对之颇有讲究。一般是将大发糕切成小块、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或分发邻里乡亲,今城中居民在近郊农民仍甚讲究。 制作发糕一般使用纯粘米,加糖、发粉或糕种,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规模,蒸好的糕点如发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发糕亦是专用食品,在惠州十分风行,但平时也是不上市的,所以平时并不常见。

 

我能力秀的主页:http://abc.wm23.com/Mr_chen

我代言的家乡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uicheng.html

 

陈童鞋(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