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物的停泊

家乡区县: 湖南省雨花区

贝聿铭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建筑大师。他最大的特点是不怎么著书立说,靠作品说话。他说他没有“贝氏”风格,设计的作品都是设计而设计,而我所理解的“贝式风格”便是没有风格,贝聿铭是一个总是超出预算的设计者,却有着经济学家一严谨的逻辑与的缜密的成果。贝聿铭的作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建筑是需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不单单强调建筑师的个性设计。
这位“不屑“纸上谈兵的建筑大师,用他最为喜爱的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构建了一个个建筑传奇,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也被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品种感受他平凡却又独特的建筑理念。
贝聿铭的建筑理念里,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和谐”。无论是矗立于落叽山脉中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还是横卧在京都信乐山脉间的美秀博物馆,它们看起来都完全地融合于周围的自然。“将建筑与自然相联系,让我感觉很自在,这是我的第二天性。”贝聿铭如是说道。而即便是起建之初便惹人争议的卢浮宫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它最终被人接受也不是因为建筑师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而是因为无论哪个季节,它都“与巴黎的天空是相应的,时深时灰,很是壮观,充满着生命力。”从玻璃金字塔的底下仰望天空,那卢浮宫古老的巴洛克建筑,更是辉煌夺目。这也就是贝聿铭的对谈者波姆在谈论到香山饭店的设计时所感慨的:“一个人可能被某种新事物震撼住了,但从中仍可找到某种熟悉感。”遗憾的是,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于是在不少国人心里,设计了玻璃金字塔的贝聿铭几乎等同于特立独行的先锋艺术家,并成为种种新、奇建筑的有力支持者,这无疑是可笑的。
如果了解到“和谐”是贝聿铭建筑的第一要素,那么感受到贝式建筑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美秀美术馆最初的构思,来自中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在日本,它也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著。所以美术馆的策划人小山美秀子一见这四个汉字,便立即高兴地接受了贝聿铭的构思。一位出身于中国而立业在美国的建筑家,在有大的日本,建造一座典型中国风景的美术馆,这台多么丰富而错综的情结。这座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幸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忧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 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如果将建筑简化到如此就太肤浅了。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贝聿铭以他的儒雅与高贵的气质和为人谦逊的姿态使其能够在建筑界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Dawnnnn(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