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3月27日报道
湖北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去年底患了感冒,他去一家三甲医院就诊,人家给他开了3天的注射用药,连注射费等在内,全部费用竟然高达1200余元!宋亚平通过朋友到药厂“卧底”打探,结果发现出厂价每支不到10元的药,医院的售价竟然是192元!
应该说,改革开放的确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改革开放的成就为什么老百姓就是感受不到呢?为什么老百姓对于改革开放的成就感,却只有痛苦呢?而最让老百姓感受痛苦的“改革”,恐怕莫过于官方总是吹嘘我国医保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医改”:老百姓是越来越看不起病了!有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扛,最后一死算了账!
几块钱就能治疗的感冒,现在竟然要花上千块钱!明明口服药三天就可以看好的病,只要你进了中国的医院,必然给你挂水五天;明明不需要的检查也一定给你全套检查:中国医生的能力已经退化到离开了现代化的设备,就连一个感冒都诊断不了的程度了;而输液,更成了中国医院过度医疗的标志:国外都是大病才输液,可你只要进了中国的医院,就连个小小感冒也要挂水几天!
很多人乃至平面媒体、尤其是网络,几乎异口同声的把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归罪于医药不分造成的,认为只要医药分开,医生只负责看病开方,患者自行去外面的药店买药,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难道问题的根源真是这样的吗?
那些认为只要医药分开就能解决问题的论者却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谓医改,其综旨就是不断将医疗由公益性推向向市场化的过程,“以营业额高低论英雄,现在已经成为(医院)院长之间的口头禅。”(钟南山院士语)。中国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叫“南辕北辙”: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去广州,但却被限定了只能朝着漠河的方向走!我们能够到达广州吗?!中国还有一句成语叫“缘木求鱼”:我们要钓鱼,但却被限定了只能爬到树上,在稠密的树叶中去钓!我们能如愿以偿钓到鱼吗?!在一切向钱看,“以营业额高低论英雄”的现实语境里,医生如果不风过留痕雁过拔毛,那他就只能被医院淘汰了!
难道不是吗?
究竟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让公立医院恢复其本应具备的公益性本质呢?究竟是通过加强政府的主导来恢复(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让公立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低价的医疗服务呢?还继续让市场主导医疗,经济效益第一呢?
资本主义的英国,为什么公立医疗实行免费?却并没有影响整个社会经济通过市场主导运行呢?难道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底层百姓看不起病吗?!
医疗市场化才是百姓看不起病的真正原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