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周维寅将军与他的别墅 /210
周维寅,国民党军队的中将,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家乡修建的别墅,便是这块小天地的“紫禁城”,显得富贵和气派。
38、十三位沅江籍国民党将军 /215
为着民族的利益,沅江籍国民党将军及沅江黄埔同学会会员曾在当年高歌《黄埔军校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39、“天才狂人”李敖的老师沅江籍台湾名人吴俊才 /228
吴俊才在为自己人生划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为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打上了一个不朽的休止符号。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40、沅江籍一代国学大师张舜徽 /231
从沅江走出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对中国学术的贡献永远不会被家乡的人们遗忘。
41、摘取军事新闻皇冠的沅江籍军事记者肖哲仁 /233
从沅江市白沙洲走出的军事记者肖哲仁,炫耀军史的足迹,永远留在家乡历史的书页里。
42、漉湖 /235
附沅江1975年“十万民工战漉湖”的劳民伤财史料
附漉湖风力发电场资料
附漉湖芦苇场1973年版粮证
5000年前,漉湖已经形成了人类最早的原始村落。今天,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都难以尽述漉湖画卷的神韵。
43、莲花坳 /241
到洞庭湖中的小岛莲花坳,看渔家姑娘,听渔家小调,品渔家饭菜,观渔家灯火,游人会在洞庭湖里悠悠地晃荡起来。
44、撂刀口(廖潭口) /246
飘浮在洞庭湖水面的小岛撂刀口,曾经是义军领袖杨幺被岳飞军队打败后沉刀的地方,让今人心神为之寻觅。
45、明朗山 /251
一对若即若离的洞庭孤岛明山、朗山,不仅富有原生状态的视觉美感,而且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古迹遗址,让游人窥见到历史前行的奥秘所在。46、草尾 /254
附沅江党外知名人士吴庆和简介
成就了先民和现代人之光荣和梦想的草尾,是一座以“青草湖”之尾端得名的古镇。
47、放马洲(黄茅洲 /259
附黄茅洲船闸建设历史资料
南宋杨幺义军放牧军马的洲土,已演变成今天被称之为璀璨明珠的黄茅洲,更富有视觉力和冲击力。
48、晒袍嘴(塞波嘴) /263
“晒袍嘴”,是一处烟火云雾的古战场。在这里凭吊,感悟英雄沧桑,足可呐喊出撼动心魄的“农民问题”。
49、子母城 /265
当人们翻阅沅江史志的时候,可隐约地听到“子母城”在远古的厮杀声;且可让今天的游人产生绮思梦想。
50、南大膳•北大膳(市) /269
南宋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给南大膳北大膳(市)增添了神秘而旷古的情韵,更为这片钟毓灵秀之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传统。
51、泗湖山 /272
附沅江楹联秘书工作领域泰斗叶恢先简介
因湖与山得名的泗湖山,由于有了古人以舜帝的重华之名取为县名的重华遗址,而使得游人仿佛置身于千百年前的风云年代里。
52、杀子埂(石子埂)/276
杨幺斩子,使“杀子埂”成为一个震撼世人、丰富历史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旅人临幸这里的心灵回声吧!
53、小城之路 /279
附沅江经促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分会代表在广州分会成立会上的图像资料
商贸街路是沅江市区最古老的街道,也是沅江市区改革开放繁荣的起点,而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54、龙潭洲•庙下李氏 /283
吮吸“龙水”而成的庙下李氏家族历史,就这样成就了《沅江县志》、《沅江市志》丰盈巍然的人文柱石。
55、芦苇风情 /295
附高级农艺师科技功臣戴烈姬简介
享誉“亚洲第一苇”的沅江市,她的芦苇集天地日月精华,聚洞庭湖水滋润,造化出芦苇荡的神奇,游人在这里惟有沉醉的享受。
56、中国草“沅江苎麻” /299
对于“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沅江苎麻,我们看重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由不得沅江人不豪情如海。
57、洞庭仙草藜蒿 /308
一身野性的藜蒿,是洞庭仙草。它的秀色、芬芳、美味、滋补,已与水乡沅江人的希冀,一起奔向了全国各地的喧哗都市。
58、云梦之芹 /312
在湖洲港叉塘边婷婷玉立的野芹菜,清香缕缕,美味诱人,实属绿色食品中的珍宝。
59、水乡沅江演义湖上蜃楼 /315c
湖上蜃楼,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是沅江市的精彩景观。
60、沅江千余只江猪子(江豚)倒水奇观 /317
千余只江豚迎水激流而上的奇观,能让临幸沅江者,有一种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悸动和感知。
61、沅江喜见“鱼王”中华鲟 /319
附沅江银鱼贡品史料
洞庭湖博物馆珍藏的“鱼王”中华鲟珍品,为沅江人民的休闲生活增添了奇妙乐章。
62、陨石从天降落沅江随想 /323
大陨石从天降落于沅江市,多年后,仍躺卧在深水潭里无人去惊动;但它成就的奇闻异趣景观,却在沅江市留下了千古美谈。
63、沅江地区的古文化遗址 /326
附原沅江市政府大院拍卖成交金额情况
沅江市现存的多处古文化遗址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64、历史文化中的“沅江八景” /330
附清代嘉庆十五年陈朝玮绘制的沅江八景图与题诗手迹
“沅江八景”,虽然包含的东西太多太沉重,但它毕竟是以一幅多彩的图画让沅江历史眩目。
65、沅江市部分姓氏源流 /339
附沅江有史料考证的人口数字
繁衍生息在沅江土地上的人民,是推动沅江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其姓氏源流形成的人文景观,已承载着沅江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66、照亮心灵的长明灯 /349
附沅江文艺界人士、建设者人物名录图像
附沅江1976年2月万人文艺队伍大检阅史料
附中国文联授予的“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陈劲松简介
《洞庭文学》,记录的历史和现实,散发着书卷的韵味和墨香的充盈,是图解新时代改革者红色激情和英雄风采的文化平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