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化州的风云人物,我们的脑海里都会有那么一批人杰情不自禁的浮现出来。虽然有一些人你没有见过或者对他了解很少,但是他们对我们化州的贡献是无可磨灭的。我们也控制不了大家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称赞。我们化州人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因为在外面他们就是我们家乡的一面旗帜。
化州偏于粤西一隅,由于开发较晚,自古人口稀少,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在古代很“偶尔”的才出一些精英,在的大好形势下,化州的人文才开始鼎盛起来,可以明确的是,当今化州籍副处级以上干部超过1000人,亿万富翁超过100人,教授超过100人,在其它各行各业也都出了不少精英。
以下只是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精英,意在激励化州的后来者都能成为国家的精英,并且,极度渴望这些精英们和后来的精英们都能多多关注家乡化州,为化州的发展尽一份力。
下面我说的是黄炳桂。黄炳桂,茂名化州人,深圳市冠华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黄炳桂来深圳创业,并在一家钢窗厂从事业务员的工作,用自己诚恳的人生态度和诚信的人格魅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搏击风浪,逐渐在商海中成长发展。1991年起开始独自创业。2003年,完成原始资金积累的黄炳桂将生意的目标转向房地产业,先后创建了龙华世贸广场和桂冠华庭等大型广场和住宅区。富裕起来的黄炳桂不忘乡梓,关心教育事业,出资帮家乡村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并捐款修整村中硬底化道路和村文化广场,同时捐资创办陕西希望小学。2006年5月,因为黄炳桂为慈善作出了贡献,他被中华永恒慈善基金任命为中华永恒慈善基金常务理事、资助委员会总监。现任化州冠华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化州林尘同乡会会长。
上世纪50年代,黄炳桂出生在茂名化州林尘镇。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出路靠读书。然而,家境贫困的他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当了农民,对于他来说不能不面对现实。出身不由己,但人生的道路可以选择,他那颗积极向上的心并没有泯灭。1979年,年轻的黄炳桂孤身一人到中越边境从事贸易生意,虽然他很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但对于一个毫无经验和资金的年轻人来说,在外谋生的道路并不好走,最困难的时候,他住过乡间简陋的旅店,甚至睡过火车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事,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用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总会有柳暗花明的转机。一段时间后,黄炳桂觉得与其在外边没有头绪地闯荡,不如学习一技之长防身。随后他回到了家乡,并到信宜县学习维修钟表的技术。勤奋刻苦的他很快掌握了修理技术,并在家乡开了一间钟表维店。店铺虽小,但他还是用心经营,诚恳做事,从而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很多人都喜欢到他的店铺聚会聊天,也因此他的店铺成了一个信息十分集中的地方。80年代中期,许多在深圳、广州打工的村民回到了家乡,聊起了许多关于外面的话题,触动着原本过着波澜不惊生活的黄炳桂的心。
岁月的沉淀,积累了智慧和经验。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但黄炳桂更相信“事在人为”的箴言,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条件,就要考虑制胜的方法。塞万提斯在其名著《唐·吉诃德》中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有关着的门就会有开着的门。”是的,只要有实力,就不愁没有成功的机会,关键在于努力与机遇。
1987年8月,黄炳桂来到了热火朝天的深圳,很快他便在福田区田面的一家钢窗厂找到了一份业务员的工作。上岗之后,凭着他坚强的毅力和踏实的态度,开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搏击风浪,上班仅仅10天,黄炳桂就接到了一份订单,这期间他学到了许多经商经验,逐渐在商海中成长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随着经验的日渐丰富,年终结算,黄炳桂一人所完成的订单达50多万元,占钢窗厂业务部业务总量的一半。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1989年下半年,随着工厂进一步发展,黄炳桂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逐渐成熟,并用自己诚恳守信的处世态度赢得了许多商家的肯定。此时,黄炳桂觉得是时候做一番自己的事业了。他一边做着业务员的工作一边做起了卷闸门的生意。
创业艰难百战多。黄炳桂租了二间铁瓦房,便算是做开了生意。每天早上三点钟,他就得出发到佛山买材料,待安排好工作后,他又要坚持自己的业务工作。每天就这样披星戴月地辛勤工作,其中的艰辛不是编者几句简短的文字就可以描述的。1990年,随着生意逐渐好转,他婉转地拒绝了老板的挽留,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在田面办起了田面钢窗厂。1992年搬迁至布吉,在布吉开办了金城五金厂,主要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安装。
1993年,对于黄炳桂来说是一个比较艰苦而又充满机会的年份。这年,随着生意的好转,他将生意的重心逐渐向房地产方面发展,并在宝安区购买了一块住宅地和工业用地,并于同年兴建。随后他将五金厂搬迁到龙华,他说:“虽然那段时间比较忙碌,但是也逐渐认清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还是很值得的。”通过滚雪球般的运作,“十年磨一剑”,到2003年的时候,黄炳桂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如果说每一份投资都凝聚了黄炳桂大量的心血和艰辛,那么兴建龙华世贸广场则是他经商智慧的经典体现,是他敢于拼搏精神的注释,是他大事小事都认真做的人生态度的写照。世贸广场未建造之前,许多商家在周围的投资都铩羽而归。面对如此一个怪圈,许多商家都望圈兴叹。
“行成于思”。黄炳桂亲自到这个地方去考察和论证,最后他得出了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答案:这个地方肯定会是一个投资的风水宝地。2003年7月30日,黄炳桂注册成立深圳市冠华城实业有限公司,开始投资建造龙华世贸广场。每天,他都亲临现场指挥和调配工作,风里来,雨里去。“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仅用2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世贸广场首层。
在建造世贸广场的同时,黄炳桂就开始思索着如何解决在这个周边众多大厦林立的地方吸引大型商家进驻的问题。作为一个首次建造大型广场的“新人”,黄炳桂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资金不足,那么怎样才能打开局面呢?黄炳桂在深思着……
智慧的花朵,常常开放在痛苦思索的枝头上。黄炳桂通过对世贸广场的综合分析后,只身一人到新一佳百货公司总部洽谈新一佳超市进驻的事宜。他用诚恳的态度及独到的经营理念和精辟的见解打动了新一佳高层,使其同意进驻世贸广场的同时且愿意先给黄炳桂100万元保证金,但黄炳桂却一分也不要,坚持说等到大厦竣工时再支付。由此可以知道,黄炳桂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诚诚恳恳做人的企业家。现在,建成的龙华世贸广场随着新一佳超市、苏宁电器等大型连锁企业的进驻,形成了一个焕发着勃勃生机的集商业、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广场,现已在龙华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黄炳桂的超前眼光和强烈的信心。
做任何事不能固于唯一,思想狭隘,板板六十四,当思维陷入一种单一的模式,便难出新出奇了。2004年,黄炳桂投资建造桂冠华庭。当时该地块还是相当的偏僻,周围也没有什么大型花园社区,投资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但黄炳桂却偏偏看中该地块。现在,回首再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黄炳桂投资桂冠华庭的眼光与胆识。桂冠华庭位于龙华西区华旺路与石龙路交汇处,南望国家级森林公园龙华羊台山秀美山景,距离羊台山登山口仅数百米,北依著名工业园区同富裕工业区,处于龙华西区核心地段的优势,但是却也存在着楼盘偏于一隅等弱点,但黄炳桂从长远的发展方向出发,认为城市在发展,交通也一定会得到改善。正如黄炳桂所料到的,现在连接大浪街道与福田中心区的福龙路已在开工建设,将于2007年底开通。
桂冠华庭自2006年国庆节销售中心盛情开放以来,一直备受消费者的关注,首批取得预售许可证单位全部推出,当天销售中心人潮涌动,选房活动在“潮起迈阿密,情定桂冠华庭”大型异域风情表演活动中顺利进行,首批推出单位共148套,在2小时内劲销九成多,再次上演地产销售神话。一年后,环境优美,极具人性化设计的桂冠华庭于2006年10月30日全部入伙。
在黄炳桂的领导下,经过全公司所有人员的努力,公司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深圳市冠华城 实业有限公司下设有子公司深圳市冠华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冠华商务宾馆、深圳市宝安区大浪金城五金厂、惠州市冠华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公司以兴办实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租赁为主,兼营商业、服务业等业务。公司内设工程部、开发部、预结算部、人事行政部、经营部、拓展部、采购部、财务部等八个部门,同时高薪聘请多名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职能部门齐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公司敢于开拓创新理念,本着敢闯、敢创、团结、务实、真诚到永远的企业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使公司业务得到蓬勃发展,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公司董事会决定,立足龙华,辐射珠三角。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在大亚湾西区计划开发冠华城科技园,该园占地面积130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00平方米。在黄炳桂的领导下,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原有各行业的基础上,逐渐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多元化发展目标。
大爱无疆。“我的财富来源于社会,现在有了一定的成就,应该回报社会。”黄炳桂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黄炳桂,深刻体味过人间的冷暖和创业的艰难,因此他始终怀着仁爱的君子之心,用最宽广的胸怀和切实的行动,将祖国建设和家乡建设作为自己一生不懈的追求,并为此奔波劳苦而不感疲惫。在他的家乡,他出资帮所有村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并捐款修整村中硬底化道路,现在,他正准备修建村文化广场,使村民有一个娱乐聚会的场所。同时,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道理的黄炳桂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并积极捐资创建陕西希望小学。2006年5月,深圳市冠华城实业有限公司被中华永恒慈善基金认定为中华永恒慈善基金常务理事单位;也因黄炳桂为慈善作出了贡献,他被中华永恒慈善基金任命为中华永恒慈善基金常务理事、资助委员会总监。
日常生活中的黄炳桂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在他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百忙之中的他总是会抽出时间来看书,他说“事业有没有做大是一回事,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学习”,他认为,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喜欢看《对话》、《财富讲座》之类的电视节目,他希望可以从中学习到别人的经验,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同时壮大自己的事业。我们相信,在一个爱书、爱才的带头人的领导下,深圳冠华城实业有限公司一定能将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