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敖汉旗广大农牧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因为那漫山遍野绿海般的树林属于自己了,林权制度改革使他们有了林业产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己造林。
敖汉旗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态建设思路,在83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坚持50余年绿化造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绿色革命”,改变了昔日面貌,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大奖,荣获“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称号。全旗有林面积达561万亩,森林覆盖率42.22%,打造了一个绿色敖汉。
进入新世纪,敖汉大地又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2004年敖汉旗被赤峰市列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一分、二包、三租、四卖”的方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即平均分配、竞价承包、租赁经营、公开拍卖。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林权落实方案,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既符合中央政策,又满足了群众的愿望。2009年,敖汉旗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林改。旗里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由31名旗级领导带领229人组成的林改工作队,包乡、包村开展工作。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印发了《致全旗农牧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在电视等媒体开设林改专栏、林改讲座,通过广泛宣传,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认真调处林权纠纷,对每件林权纠纷及信访案件,都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取证,认真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充分依靠群众,尊重历史注重现实,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自2009年以来出现的林权纠纷全部调处。深化配套改革措施,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县级林业要素市场,无偿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服务,为农牧民办理林权登记、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检疫等手续,为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420万元,承办林地拍卖12宗,成交额360万元。截至目前,全旗523.8万亩集体林地已确权到户408万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78%。签订林地承包合同23万份,签订合同林地287万亩,占确权林地面积的70.3%。发放林权证8.7万本,发证面积345万亩,占确权林地面积的84.6%,林权证发放率89%。全面完成了商品林和宜林地的改革任务。群众对林改成果十分满意,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要“绿”、农牧民要“利”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林改使敖汉绿色更浓,提升了“两个效益”:一是提升了生态效益。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地经营权和所有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广大农牧民得到林地经营权如获至宝,经营林地如同经营耕地一样精心,实现了“不平整土地不造林、不打井灌溉不造林、不混交不造林”,各地出现了争相造林的好局面。2006年,敖润苏莫苏木东荷也勿苏嘎查将2.55万亩集体林地及宜林荒沙全部无偿平均划分给嘎查牧民,嘎查牧民自发采取联户的形式进行打井造林,在沙地打井20眼,完成更新造林及荒沙造林5500亩。位于苏木北部当时植被不足5%、沙化严重的1.1万亩流动沙地承包给农民后,通过模拟飞播造林固定了流沙,栽植樟子松、杨树、灌木8700亩,形成了沙产业。
现在,敖汉农村家家有林地,人人都是护林员,林地的管护水平明显提升。长胜镇马架子村村民王子龙,为了管护好杨树防护林,投入1.3万元在林地安上了“电子眼”。农牧民经营林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低产低效林得到有效改造,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防护效能明显增强,毁林案件下降16个百分点。长胜镇白土梁子村一块180亩的残次林皆伐地,落实产权后,群众选用一级大苗,精心栽植,打井灌溉,成活率达98%,通过林粮间作,当年收回了造林成本。双井村东梁1700亩小叶杨残次林,造林30多年郁闭度仍在0.3以下,亩均木材蓄积不足0.3立方米,村委会无力改造,通过向社会公开发包,由6户农民承包经营,打机电井5眼,栽植速生杨,目前杨树平均高度达6米,平均胸径在10厘米以上。林权改革推动了生态建设,2004年以来,敖汉旗累计造林137.6万亩,森林覆被率逐年上升,全旗561万亩有林面积是建国初期的34倍,是1978年前的4倍。
二是提升了经济效益。林改使广大农牧民获得了林地生产资料,实现了“还山于民、还利于民、还权于民”,开辟了农牧民增收新路子。敖润苏莫苏木东荷也勿苏嘎查牧民每人分得林地40亩、现金1000元。古鲁板蒿乡敖宝呆村每人分得价值1.15万元的林地资产。一些农牧民通过林权流转,办起了家庭林场,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林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下洼镇返乡农民工与深圳客商投资70万元在八旗村承包500亩荒山,造林后利用林间地发展养殖业,2009年养猪500口、鸡4000只,年纯收入16万元。贝子府镇将2700亩荒废的山杏林承包给农民,通过修剪、整地施肥,产量大幅度提高,年采收杏核3万公斤,收入13.6万元。敖润苏莫苏木鲍永新是最早承包沙地的牧民,经过16年治理,沙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3700亩,插黄柳1350亩,控制沙地面积2.1万亩。通过林间种草养畜、多业并举,现拥有沙产业资产超百万元,2006年被评为全国治沙标兵。目前,全旗林业产值达3.1亿元,活立木蓄积量达566万立方米,人均10立方米。林木总价值达33.96亿元,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有保值储蓄5726元。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总价值达122.3亿元。全旗每年木材产量达5万立方米,年产值1300万元,农户烧柴价值2900万元,经济林产值达140万元,林木种子产值达700万元,天然食用菌产值120万元,林木饲草价值930万元。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立,还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初步估计,农田防护林对粮食和秸秆年均增值1.4亿元,农牧民年人均增收263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