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不管到哪里,说起我的家乡邓州市,很少有人知道,的确它不像北京西安一样以古都著名,也不会像杭州桂林那样风景优美吸引游客。但它的历史已经深深烙在了我们每一个邓州人的心里。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称被称为上郡、望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
从远古至秦代,从南北朝至两宋,从元到明清邓州的历史也在不断的演化着。老一辈不断给我们讲述的那些我们已经记不了多少了,记得最深的就是邓国侯吾离陵、曾在邓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和习仲勋祖籍地。
据古书记载,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制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吾离死后,藏语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两千六百多年,他的墓是邓州古墓名字中有名字最早的一个,所以称之为“邓州第一冢".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晚秋图》,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自范仲淹创建花洲书院以来,邓州人秉承范公先忧后乐的精神,艰苦朴素,勤勤恳恳,以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邓州人,致使邓州人才辈出,文运亨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但是却不知道习仲勋祖籍也包括河南省邓州市,有一段历史就是习氏家族的演变。在邓州与陕西富平县的几次搬迁,习仲勋是邓州习营始祖习思敬的第17代孙,是习文德23代孙,是习凿齿第60代孙。但不管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哪里是他的祖籍,我们都会为今天的邓州市骄傲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