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地名故事(四)大场得名于大场

家乡区县: 山东省莘县

大王寨乡驻地北约15华里有个大场集,旁边还有个西大场村。这大场村名,原是由一个大的打谷场而来。

据说,在很早的时候,村中有个富户,占有土地数千亩,房舍无数间,真是家大,业大,势大,富冠乡里。土地多,庄稼多,打谷场也特别大,占地十余亩,场上垛草成山,粮食成堆,为方圆数百里所罕见。远远近近的人说起话来,都知道此村有个大场。名声越响,这富户越要炫耀。他别出心裁地在场中挖一大坑,上盖木板,木板下暗挂无数铜铃。每到打场时,木板震动,铜铃便一齐作响,声闻数里,富户美其名曰“响场”。有了“响场”,此村的知名度更高。外人说起,常用“有大场的村”称之,后简化为“大场村”。这个富户粮多钱多,后来又干起了投机倒把的勾当。丰年时,他压价囤积粮食,歉年时再抬价卖出。其他农产品亦照此办理,引得南北商贩云集,常年门庭若市,年长日久,便形成了今日的大场集。

还有人说,明初有一姓朱的总兵在此练兵,开辟了一个很大的练兵场。明永乐年间,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遂定村名为“大场”。

清康熙年间,大场集出过一个总兵,姓朱,名志麟,字岐山。朱总兵父子二人率军在福建沿海与倭寇作战,屡建奇功。后调为征西将军,父子二人均以身殉国,谥封为“镇国将军”。“文革”前,族人还保存着朱总兵的画像、兵器及墓碑一块,碑上字迹大致可辨。

王朋朋(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