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古镇

家乡区县: 四川省资中县

  罗泉镇,位于资中城北约50公里,地处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地区。罗泉又名“罗泉井”,早在1992年已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经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罗泉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始建于秦朝,《资中县志》记载,罗泉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位于资中县西部,该镇以古建筑的集中分布为特色。古镇的建筑大部分是明朝末年,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建筑,古镇旁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名为珠溪河,水质良好,河水经罗泉溶洞流向球溪河。整个罗泉镇顺河而建,布局呈龙形,又名“龙镇”。罗泉的兴起与罗泉采盐业密不可分,据《盐法志》记载“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由此可见,罗泉镇的历史非常之久远,经过南北朝、隋、唐至宋元等历代的扩展,到明朝洪武年间,罗泉镇已初具规模,在清雍正八年设立资州罗泉分州府。

  三国时,蜀丞相孔明兴师南征曾扎营罗泉镇营盘山,因连续干旱无雨,山上水源奇缺,孔明遂派兵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只几天功夫,挖井成功,井底涌出泉水。孔明接到兵报大喜,亲自到井边察看,只见井中泉水清澈透明,即命待卫宫取水试用,待卫宫饮水后感觉甚好。呈孔明品尝,孔明饮后灵性即来,他见井中泉水涌出,井似箩筐大小,即命名此井为箩泉井。而后清朝时一姓罗的府衙不满资州一姓竹的州官比他官大压在他的头上,便将箩上的竹头去掉,简称“罗”,并将“罗泉井”作地名使用,后又将“井”字去掉俗称罗泉。当时孔明军一共挖了四口大井。即:桂花井(罗泉小学对面)、大坝井(连心桥下)、花园井(矮子桥上)、观音井(观音沱对面)。孔明之师在营盘山上驻扎两年有余,需购大量的生活用品,而没有集市。孔明曾轮流派兵帮助百姓建街市。最初搬进街市的不过五十户左右,后来兴旺时期住户达一百有余,人们把这一街市取名“罗泉井”。历尽苍桑,饱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熏陶的龙镇人,勤劳朴实,憨厚大方,女人们喜欢边做针线活边聊天。老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戏。仅五里长街就有十多家茶馆,生意颇为兴隆。而河边洗衣台上捶衣的棒声,妇女们的欢笑声,校园里朗朗读书声以及珠溪河哗哗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龙镇人特有的生活气息。龙镇人热爱生活,更热爱自己的家园,全镇数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韵尚存。很多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的穿逗式木结构房屋反映了罗泉古镇的历史地位。特别是盐神庙是一座当今世界的稀世庙字,它与日月共患难,饱经世代风霜,仍是那样金碧辉煌。那成排成列的古建筑、屋檐上的玲珑翘角、木刻石雕,无不显露出龙镇建设者们的精湛技术。一块楼牌、一方门匾、一扇窗花,一个吊瓜、一个斜撑都细致如微,每件都是价值高昂的艺术珍品。古老而狭长的龙镇,十弯九曲,恰似龙游东海,不到街头街尾。难见豁然开朗的蓝天碧云,龙镇以她那独特的半阴半阳的地理位置和清澈透明的罗泉泉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罗泉人,造就了罗泉出“美女”的脍炙人口的传说。

   豆腐宴,顾名思义,是以豆腐为主要成分,经厨师精心调制,形成色香味俱全的豆制品系列佳肴。入得口中,有麻、辣、烫、鲜、香的口感特色。罗泉豆腐,堪称古镇一绝。其乃以溶洞深层优质泉水浸泡大豆,经手工石磨细细研磨,再辅以盐卤悉心点制而成。它刀切而不碎,虽硬而不老,色泽光亮,软柔鲜滑,晶白细嫩,余香留长,回味悠久。罗泉豆腐招牌菜有箱箱豆腐、熊掌豆腐、布袋豆腐、怀胎豆腐、三鲜豆腐、麻婆豆腐、鲢鱼豆腐、丸子豆腐、白油豆腐、鳝鱼豆腐、豆腐脑等几十种,形成颇具古镇饮食文化特色的罗泉豆腐宴。

 

何满子(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