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罗青长之人物轶事——16岁过雪山草地

家乡区县: 四川省苍溪县

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1931年至1934年在家乡苍溪中学学习时,便从事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苍溪是红色革命的基地,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八十九师来到四川苍溪,16岁的罗青长等23名小伙伴一起加入红军的行列。这23名一同参加红军的小伙伴,到全国解放时,幸存下来的只有罗青长一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苍溪打响了强渡嘉陵江作战的第一枪,罗青长告别故里,跟随队伍开始长征。
也许是长征的经历太刻骨铭心了,时隔60年后,在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已经78岁高龄的罗青长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文章,回忆当年长征的经历。
红军驻扎在大金川时,罗青长任武工队队长。一次与少年先锋队指挥部的熊作芳一起去联络被敌人围困在崇化县照壁山一座喇嘛寺中的妇女独立连,当他们赶到喇嘛寺时,只见残垣破壁、余烬未熄,30余名红军女战士全部被敌人枪杀。其中有一个罗青长认识的达县籍女战士高丽生,是个中学生,年仅16岁,牺牲时仍紧握手榴弹,怒目圆睁。此情此景给罗青长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长途跋涉使年轻的罗青长疲惫不堪,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次在草地暂时休息后,他懵懵懂懂地跟着部队出发了。走到半路才发觉枪丢了,吓出了一身冷汗。正要回身去找,忽然看见干部大队指导员傅崇碧同志帮他扛着枪,他严肃而又和蔼地对罗青长说:“罗青长,死人也要守着四块板板么!你这个当兵的,怎么敢把家伙丢了? ”
“当时,我又羞愧又感激,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罗青长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红四方面军三次过雪山草地,每一次都有一些红军战士长眠在那里。有一个小战士,生性活泼,平时总爱张着嘴乐,大家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叉口”。过草地时,由于饥寒交迫,他倒下了。临牺牲前,他拉着罗青长的手说:“罗青长,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吧!”
几十年来,这句话始终萦绕在罗青长的耳边,一直在激励着他,鞭策着他。

清和未央(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