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

家乡区县: 北海市银海区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建议我市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

      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则建议北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只可惜此街已被破坏。

北海老城区从北面海湾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一条条老街记录了北海发展的进程。

老街的建筑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还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艺术风格,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装饰.

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汇、亚热带海洋气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独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日风俗、语言习惯。

相对于传统的城来说,北海从诞生开始就更多以“市”贸易点的形态存在,老街顺应商业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鼎盛时期北海市华南一大商埠,当时的老街商号林立,可谓寸土寸金。

老街的生活是丰富的。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电影、粤剧、讲故事等。

老街的教育氛围是浓郁的,最早的私塾、到新式学校、中西合璧的教会学校,在当时的老街是一幅弥漫着书香的画卷。

武术、游泳、足球、龙舟、挖贝壳、捕鱼'''''体育精神始终是北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北海的饮食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又有鲜明的地域性。水虾、水鱼、沙蟹汁、疍家海鲜、粤式点心......

咖啡晚、庭辉等老街知名人士的创业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还有沙毛脚夫妇的传说、瑞园的传说'''''老街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

我的能力秀网址:http://www.wm23.cn/1449508302

小翠(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