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民俗风情!!!

家乡区县: 渭南韩城市

 韩城民间社火种类繁多。有秧歌、皮影;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锣鼓、烟火、跑旱船、耍神楼、跑竹马等。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楼为代表。在游艺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
耍神楼本来是西庄八社迎送法王上庙时耍的祭祀社火,舞姿剽悍神勇,表演别具一格,被誉为韩城社火之王。西庄镇东庄村的"耍神楼"社火节目多次在省内外表演,声名远震。
逢年过节,韩城的社火队列中,总少不了芯子。南塬是抬芯,高约丈余,惊险热烈;而北塬则盛行背芯,欢快潇洒,更有特色。背芯表演在历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谜)穿插其间,文化韵味很浓。
韩城秧歌是在韩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浓的地方戏,其优美的唱腔很为韩城群众喜爱。在别的剧种占据了舞台的情况下,它也走进了社火的队列之中。锣鼓是社火的乐队。黄河锣鼓的狂放表演使色彩缤纷的社火队有声有色。"田家自有乐,农民鼓舞春",为欢庆丰收而表演的"百面锣鼓"也很为韩城群众所喜爱。
司马迁庙会在司马迁祠举办。司马迁祠,位于芝川故镇南的高岗之上,背山面水,川原环抱,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占地总面积44954平方米。司马迁祠创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经历代重修,铺设了九十九级石阶,兴建了牌坊式大门,砖、木牌坊、山门、献殿、寝宫和道院,重砌了祠后八卦式墓冢,迁建了市内著名元代建筑大禹庙、彰耀寺大殿、三圣庙及宋代镌刻的河渎碑,加固了祠北坡和祠台,使之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庙会始创于北宋,初为民间祭祀,明万历六年(1578年),韩城县令刘从吉,极力上报称“史臣烈士,万世之风教攸关,享祀以酬公德,礼制所不废也……”又称“祀牲仪品物支公费官银,载入祭祀项下,每春秋祭扫时令本县掌印官主祭,永为定例……”刘的建议获准后,司马迁庙会的祭仪便升格到差不多如正祀(祭孔)的程度,这确是一种光荣。至清康熙初,韩城县令翟世琪将庙会时间定于司马迁的诞辰二月初八日,从此相沿为俗。

司马迁庙会是昔日县南最大的庙会。是日,四方人士糜集芝川,上庙朝礼者络绎不绝,而商贸活动更是盛大,从祠外到芝川镇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徐蓉仙(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