鄼县城墙今犹在

家乡区县: 永城市

      酂城四周围绕着高高低低的断壁残垣,秦汉时期的瓦砾俯拾皆是,这就是古老的酂县城遗址。它离现在的镇政府有一里多地,现在留有当年土城墙的东北角。城墙上树木林立、杂草丛生。站在其上,那潇潇风声像是在诉说它当年的辉煌。墙上树根盘根错节,起了加固作用。

 

      赖明志告诉记者,这就是秦汉时期修筑的酂县城墙,周长三公里。从保留至今较好的地段测量,墙基宽34米,顶部宽10米,高8米。从城墙横断面可见,墙内外两侧夯筑,中间填土稍虚,个别地方还夹杂着人骨骼、秦砖汉瓦残片。

 

      关于酂县的历史,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一书中考证: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酂邑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今天的永城境内设芒、酂二县。西汉仍沿秦制。酂县城高墙巍峨,四门雄壮,气势非凡。此时已奠定了酂县城延续千年设县的基础。虽中间曾一度中断,但直到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才并酂县入永州。到明、清时期仍称酂县乡。

 

      直至建国后,这处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侵蚀的古城墙的城门还保存完好,可谓全国罕见。近年,曾在西南角城墙下发现陶制排水管道,属城市建筑设施。1980年前后,是古城墙破坏最严重的时期,烧窑取土、平整土地、群众建房等将古城墙搞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目前只剩东北角尚在。尽管今天的古酂县城已经残毁,但仍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它的保存,将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侯彩丽(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